6月18日,融资类信托业务被叫停的消息迅速在市场发酵。有消息说“核弹级政策,据多个信息源,截至6月18日中午未报备通过的融资类信托产品不准再继续开展。融资类业务全停了,比资金信托新规还狠。”
对此,多家信托公司和业内人士表示的确有信托公司被监管指导,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收到了通知。
6月19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压降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也将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因此,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促使其优化业务结构,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据21世纪报道,上海地区某信托公司即在6月18日下发紧急通知,通知内容显示,自即日起所有机构主动类和事务管理类的非房融资类业务(包括已签合同项目)一律停止放款。
至于哪些信托公司被叫停了融资类业务,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更严监管主要针对民营信托,特别是有资金池的信托公司。
不过,也有人士回应称,是个别业务风格激进、融资类业务占比过高的信托公司收到了文件。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监管部门一直有要求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从行业方面也是要求压降,而不是说全停。
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报道过监管要求部分信托公司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一事,当时监管还提及过往关于房地产信托、通道业务的管控等。
当时,另有媒体报道称监管提到压降规模初步计划是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是之前早已开始的一贯要求,这次也只不过是相关的进展后续。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季度,融资类信托规模为5.83万亿,较3季度末增加约5600亿,增幅10.60%,较2018年末增加1.49万亿,增幅34.17%,占比26.99%,较2018年末上升7.8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1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6.18万亿元,占比28.97%。
去年以来信托业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如行业偏离受托人定位的情形尚未根本扭转,行业风险防控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信托回归本源、转型发展所受内外制约因素依然较多等,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予以推进解决。近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引起广泛关注。
6月19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知》体现了银保监会巩固乱象治理成果的决心。坚持“去通道”目标不变,继续压缩信托通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上述负责人透露,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目前,信托资产规模稳中有降,通道业务持续收缩。截至2020年5月末,全行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21.26万亿元,较年初减少3426亿元,较2017年末历史峰值减少4.98万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9.72万亿元,比年初减少9266亿元,较2017年末历史最高点减少5.92万亿元,累计压降37.85%。(本文汇总自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