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族从先秦到唐代,门庭显赫,代有才人,他们始终秉承清正守节的优美家风。
颜氏的一世祖颜回
备受孔子赞赏,称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氏在南方的始迁祖颜含
,教育子孙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字:清、正、节。
颜回第三十世孙,北齐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
总结个人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经验,著成告诫家族子孙的《颜氏家训》,被后人称为“家训之祖”。《颜氏家训》的成书得益于历代颜氏的家风传承,也是颜氏家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家族精神就像一股清冽甘泉,源源不绝地滋养和泽被后世,在唐初至唐中叶,颜氏家族出现如
学问家颜师古
、
忠诚义士颜杲卿
等后世名人。
颜真卿素来为官清廉正直有政声,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巡查至五原,听闻当地有冤狱久拖不决,他到任之后立刻审明冤案。五原久旱无雨,至此天降大雨,当地人称之为“御史雨”。公元765年,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担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因生活窘迫,举家不能糊口,不得不向同僚李太保借米粮维持生计。颜真卿在写给同僚的《乞米帖》中坦陈自己“拙于生事”,除了俸禄没有别的生财之道。在颜真卿的众多书法作品中,《乞米帖》不算特别突出,字数也极精炼,但从这寥寥数字中不难看出,虽已身为三朝元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颜真卿始终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北宋著名文学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