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排片程序
院线现行的排片程序如下,首先,确定黄金放映时间,即每天上座率最高的时间;其次,安排影片,先确定主要影片场次,再确定次要影片场次,其余场次留给剩余影片,其中主要影片第一天排片率达到30%以上,第二天根据昨天上座率及时动态调整;最后,检查修改,场间时间为20分钟。
排片程序对电影排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影上映后,根据电影票房表现作动态调整,这样的结果是容易出现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受欢迎的电影会增加排片场次,不受关注的电影排片场次则不断被挤压。
4.排片过程特征
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的特性也会对电影排片产生影响,如:
(1)首日排片存在赌博性
在上映前的电影排片多为经验基础上的预测,一定程度上会参考电影的预售情况、影迷的关注度等指标,所以首日排片具有赌博性。排片的原则始终都是票房最大化原则,排片管理系统,只有第一天存在风险,根据首日票房反馈,院线会计算排片“误差率”调整排片误差,力图达到票房最大化。
(2)口碑作用有限
在中国写影评的人和贡献大部分票房的普通观众不是一个群体,影评人影响力相对较小。
消费者抱着消磨时间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电影消费者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受电影宣传的影响较大,观影者到电影院根据影院排片、宣传海报、明星效应做出随机性的选择。
自2015年开始中国电影消费者消费习惯有所改变,会员票、网络购票、团购票迅速占领电影购票市场,网络购票观众的目的性很强,随机性减少,这一趋势已经成为电影消费的主流,观众观影的目的性增强,口碑效应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影评分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3)全产业链的影响
中国电影市场存在集团化全产业链模式,如国企中影,私企万达,本集团出品电影会有最低排片量指导意见。
全产业链直接对排片产生影响,也体现在制作方和发行方的权益关系上。
总结来说,院线指导意见式和院线经理决定式都是依据电影的制作、发行因素做出的考量,那么影响排片的因素有以下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