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对未来的行情看法如何,我是感觉越来越乐观了。纵使外面的环境一变再变,西边那旮旯的床铺一再折腾,都不会影响这种预期。
大概半年前我写过一篇
为什么我认为下一个 100 万的机会在股市
,列举了一些当时的理由。而如今,理由又增添了几分,而且沪深300的股息收益率也已经超过了余额宝收益。
除了已经说过很多次的,当前估值低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只要我们想要往前走,把资本市场做好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刚需。
如果市场行情改善,可以有效解决很多当前的民生问题,比如养老/医疗/建设等一大堆问题都可以在资本市场找到解决方案。
而且资本市场的解决方案不同于房地产,房地产上杠杆以后是要还钱的,而资本市场是交易所有权,公司没有还钱的压力,长期价值更高。从如今的政策来看,这也已是一种普遍的共识。
虽然现在股市还有这么多的不完善,雷一个接一个地爆,大家提起股民也永远是「待割的韭菜」(也可能是已经被割的),但是政策上把市场做好的动机是非常强的,凡事总要往前看。
实证还差 250 万,三年时间够不够?
从来不管账的也太前几天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们的财务计划是到 30 岁积累 500 万,如今时间还剩不到 3 年了,账上还差一半,250 万,时间真的够吗?」
我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是 2015 年,然后一路执行下来往前看,我相信自己的计划。但是当「3 年」和「250 万」两个数放在一起的一瞬间,我也有点犯嘀咕,合着净值得一年增加小 100 万才能实现,再考虑生活必要的开支,
要实现这个目标等于要实现年入百万
。
但是后来我又算了一下,三年 250 万看着吓人,其实并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难。
我和也太的成本控制做得相当好,预算一直都能比较完美的执行,没车没房,两个人一年攒下 20~30 万问题不大。而且未来三年多少能涨点工资吧,毕竟就业没几年,乐观点估计,三年大概能再存下 90 万。那 250 万的任务就还剩 160 万。
再回到前面的判断,我对未来三年的行情很看好,而且现在的估值又不高。假如行情真的来了,怎么地也能涨上一倍,现在的本金是 250 万,仓位也基本是上限,如果吃到这波行情赚到这些并不难。
这么一笔账算下来,三年 250 万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大目标,还是很有可行性的。现在我只是希望,行情不要来得太早,再多给我们一点储蓄和积累的时间。
敲黑板
我很乐观,但是,我也可能是错的,别被我忽悠了。
不管对未来多么乐观,都不要满仓 All-In
,这是我的根本原则,即使易主席握着你的手笑呵呵地告诉你「我们明天要降印花税」那也不行!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 + 乐观的组合,最理想的姿势就是——定投不要停,有闲钱的可以稍微多加点。
对理财还抱着观望和学习态度的,别摩擦了,真心的。最佳的开始时机,大学毕业,估计八成读者都错过了;那第二佳的开始时机,现在,就不要再错过了。
看了一下篇幅还没到,还能再唠叨两句。分享一个心得,给想在厨房争口气、想做菜哄女朋友,但是厨艺又不行的男同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