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实验室总平面图
2019年8月13日召开的黄埔区委全会提出,将对标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上海张江实验室、杭州之江实验室,举全区之力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在广州科学城组建科学技术融合、前沿学科交叉、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黄埔实验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力量的“科技黄埔军校”。
黄埔实验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室,而是肩负国家科技创新使命、对标全球顶尖研发中心的高水平大科学装置。
目前,黄埔实验室有了进展。
据“设计时报”消息:
黄埔实验室将以科研小镇的形式规划园区,拟选址长岭居长岭路功能发展轴北端。
一个拥有极佳自然景观条件的湖畔小镇将在不久之后诞生。
这一项目用地位于长岭居水声水库南岸,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与常见的湖景小镇不同的是,这里即将建成的则是由海茵建筑设计和规划、专为海归学者和科研人员创造的实验室和科研建筑群。
项目概况
黄埔实验室以科研小镇的形式规划设计。
建筑依山傍水而生,为海归学者提供一个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科研生活环境。
依照广州“IAB计划”(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产业计划)、“NEM计划”(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计划)的发展大计,打造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集聚高地,助力广州产业转型升级。
在充分研究了对标案例,例如美国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等项目后,海茵建筑师开始思考如何在中国为高层次海外归国人才打造一个科研小镇,如何吸引那些为国报效的精英人才入驻园区?
答案就是这一项目应当能提供国际顶尖的科学研究交流环境,具备配套齐全的社区设施,呈现出一座产城融合、自给自足,并能创造集群经济的科研小镇。
科研小镇中各具特色的功能组团依地形与景观资源分布,规整简练的建筑体量与景观绿地共生。
为海归人才提供了一个具有异国情怀的生活环境。
科研发展轴是面水而贯穿整个园区的横向主要道路,与纵向的生态体验带与滨水景观岸线交织串连康养生活片区、知识科研片区与活力生活片区。
园区入口结合酒店与学术会议交流中心,沿环湖道路可步行至小镇中不同的组团。
科研组团由专家实验室、研究中心、共享交流中心、餐饮与公共服务设施等空间组成;
生活居住组团中包含专家别墅与人才公寓。
园区如何成为精英人群的科创平台?
在满足使用者工作、生活与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小型、中型,以及大型科研机构数量分布。
建筑设计和园区规划保证功能配套完整,产品类型丰富多样。
高层次定位的实验室以产学研精英人才为主要使用者。
实验室与科研办公平面布置灵活高效,适用于不同专业与规模的科研团队使用。
共享的公共建筑与开放空间从组团中心向外延展,促进科研人员的交流与沟通。
为了保证园区环境宜人,为科研人才提供最为舒适的绿色工作和生活场景,建筑立面设计采用了多样化的材料,色彩相互辉映。
面向水景的立面大面积开窗,把室外优美的自然景色纳入室内,让科研工作者时时刻刻都能享受开阔的水面与怡人的山林景色,以更舒畅的身心面对工作挑战。
以英国田园式景观设计的概念,巧妙融合地方林产资源与特色景观树种,规划设计滨水景观岸线与生态体验带。
依开放与隐蔽、动与静的功能空间布置景观节点。
在四时变化的景色中,驻地学者与访客能漫步活力中心广场,游览亲水环道;
在休闲交角停留,体验探索运动场与湖光舞台,优美的环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工作之余的身心调养环境。
园区入口
从入口步入实验室园区,沿着入园林径,首先经过的是全新的凯得君澜酒店。
这座由海茵建筑设计的酒店经过彻底翻新和改造,更能适宜园区及这一区域的未来发展需求。
改建酒店建筑面积约25548平方米,会议中心加建面积4226平方米。
四周山体景观围绕,景色宜人。
酒店客房经过改造升级,能够满足300-400人入住,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
加建酒店会议功能,达到举办大型会议、承办各类政务会议的标准。
建设可容纳千人高档次的国际会议中心,设置多种规格的会议室及多功能室,配置国际一流的会议会务设施,实现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