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工业水处理
公众号为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运营专业平台,平台专注于水处理及环境领域学术、技术、项目、产业、资本、政策等多维度探讨,致力于多方面资源融合。以科研、技术、项目、工程、运营、投融资等信息资源,助推工业行业绿色发展、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市消保委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2 天前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2 天前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  你以为占了便宜?背后隐藏的“猫腻”让你惊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工业水处理

技术破局|佛山纺织印染产能扩张带动水处理需求增长

工业水处理  · 公众号  ·  · 2025-02-12 21:43

正文

图片


图片


纺织印染行业就是一张经传统工艺“织染”而成的佛山名片。


广东省佛山市纺织印染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历经沧桑变革,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今,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挑战,佛山市厚植绿色底色,牢牢把握深度转型大势,“向新”而行的步伐从未有过停歇。


这一历程生动展现了佛山文化因子中不竭的创新力和百折不挠的韧性。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佛山纺织印染业正奋力跨越发展瓶颈,准备迎接又一场绿意盎然的春色。


图片

广东省佛山市千灯湖公园魁星阁



01

传统向新:西樵纺织印染业总产值有望达200亿元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是纺织印染产业重镇,自1873年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创办至今,镇内已汇聚840多家纺织企业,年产各类纺织面料40亿米。其中,集印、浆、染于一体的佛山市南海泰源印染有限公司是镇内的主要骨干企业之一。


2003年3月,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正式成立,泰源印染等众多企业入驻,实现了纺织印染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2024年3月,总投资超30亿元的万钧·南印纺织智造园项目启动,该项目位于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内,旨在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产融结合的新兴产业新城,将建设纺织产业全产业链高标准厂房,并高标准投入污水处理、蒸汽管网、燃气管网等生产配套设施。


2025年1月9日,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改造项目集体动工,该项目包括汇辉集团服装运营中心、泓昇纺织智制工厂等6个新质生产力项目,规划投资超15亿元。西樵镇同期发布《西樵镇纺织行业“八新工程”实施方案》,强化产业引导,激发行业势能,争取到2027年底,西樵镇纺织全行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200家,改造项目的启动为纺织印染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揭牌仪式


纺织印染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以生物降解等特点,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破坏水体生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西樵镇采取积极举措,依托产业集聚,设立集中污水处理厂。


2004年12月,西樵纺织产业基地鑫龙污水处理厂成立,该厂采用当时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能力首期为日处理量3万吨,远期规划日处理量达8万吨,该厂为入园的排污企业提供全面的污水处理服务。这一典型案例获得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认可,获得“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成果示范区”称号。


图片

佛山市南海西樵鑫龙水处理有限公司项目



02

瓶颈之困:深度绿色转型亟需技术攻关“点睛一笔”


为适应行业发展步伐,鑫龙污水处理厂历经多轮扩容改造,然而,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链的持续升级,污水处理厂也站在了饱和的边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鑫龙污水处理厂面对的挑战仅仅是窥见产业深度转型瓶颈问题的入口。在充分重视纺织印染业于区域经济中所处战略位置的同时,更应深刻的认识到,产业发展过程中环保协同需求的重要性。


为此,佛山市制定了严格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确保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符合环保标准,全面实现“增产不增污”,这对污水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海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我们将致力于提升污水处理质效,加大废水循环及中水回用力度,以此实现节水与减排并举的目标,从而为产业园扩大生产和企业规模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


图片

万钧·南印纺织智造园项目效果图


在纺织印染废水循环使用过程中,水中的盐分随着水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累积,进而产生高盐分废水,高盐分废水的排放对环境会造成较大污染,同时,此类废水会导致设备结垢腐蚀,降低废水处理效率,甚至影响产品质量。


“除了高盐分废水的处理,纺织印染业的生产过程涉及较高能耗,这也是行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南海区政府工作人员强调:“我们始终重视和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纺织印染厂在废水处理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周边群众生活环境造成的困扰,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 纺织印染废水物料回收也是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所在。染料、助剂、重金属离子、纤维等废水物料的回收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转型的话题常讲常新,传统行业尤其如此。为实现产业与环保的协同发展,南海区政府坚持“向新而变”,以坚韧之“姿”守护生态之“质”,持续做好后端服务,积极寻求并推进纺织印染行业废水处理先进技术的对接与应用推广,力求突破瓶颈制约,以技术为墨,为纺织印染业的深度转型再绘“点睛一笔”。


图片

2025年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改造项目集体动工仪式



03

技术破局:持续“扩绿”促纺织印染业再焕“新彩”


绿色转型的道路永无终点,环保与产业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二者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产业链的持续升级,环保工作势必同步跟进,不断进行优化革新,持续“扩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技术攻关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动技术升级,产业进步。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汪晓军认为,一个新工艺,开发应用超过10年,就会变的陈旧而落后。


汪教授致力于印染废水的反渗透浓水的水和盐双回用技术,及氨氮废水的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偶合脱氮工艺的研究,已成功应用于相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汪教授表示,研究应紧跟相应领域前沿动态,让研究离实 际更近,摸清实情、剖析原因、解决问题,切实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佛山西樵镇纺织印染业的深度转型极具代表性,以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突破佛山纺织印染业转型之困,具有示范意义。新时期的西樵承袭文化血脉,将坚韧深植于心,创新践之于行,跨越发展瓶颈,让传统纺织印染业“焕新”、再“焕新”……


图片


突破转型制约的关键一役在于打赢废水处理技术攻坚战。有业内专家表示,以西樵视角洞见纺织印染业废水处理技术关,其突破口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


二是以技术和设备创新推进节能降耗;


三是通过水中盐资源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废水中的盐分转化成有价值的盐类产品;


四是利用分离、提纯等技术手段,回收染料、助剂、重金属离子、纤维等废水物料,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运用以无水印染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实现无水或低水耗,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环保的目标;


六是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和生产过程中的臭气问题,以确保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七是进行纺织印染行业水回用研究及应用,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水减污和产业的绿色发展。


在南海区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协会推进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汪晓军等顶尖专家,围绕纺织印染行业废水处理技术展开深入研讨,精准匹配供需,促进相关技术的区域对接和落地推广,用科技赋能行业深度转型。我们满怀信心与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绿意尽染”的纺织印染业将再度跨越发展周期,在新一轮绿色转型进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脱盐中心 )



相关阅读


华南理工大学汪晓军教授团队 纺织印染业水处理技术应用案例


汪晓军教授团队致力于印染废水的反渗透浓水的水和盐双回用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化应用,于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新建了一套3000吨/日的印染废水反渗透浓度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的处理项目,做到印染废水的水与盐的双回用,切实为企业节能增效发挥了作用。


为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及免烫要求,近年来,印染行业开发了液氨丝光技术。但该技术产生的液氨丝光废水氨氮浓度较高(1500 -5000 mg/L),且几乎不含COD,若使用常规硝化反硝化脱除氨氮,不仅增加曝气能耗,还要消耗大量的碳源用于反硝化,也大幅增加了废水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


为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课题组开发了氨氮废水的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偶合脱氮新工艺,通过现场中试,工程化应用验证,在佛山市高明区的溢达纺织厂建设了一套每天脱除500Kg氨氮的高氨氮的厌氧氨氧化处理工程,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氨工程相比,新工艺节省60%的曝气能耗,节省100%的反硝化碳源,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