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听说,你还有年假没休完?一起跟着三联走晋北 ·  18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一只“老狗”,留给主人的最后一件礼物 ·  18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选择困难症?快来查收这份武汉过早指南 ·  2 天前  
新周刊  ·  34岁单亲妈妈,带女儿入住烂尾楼的76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你读书时的样子,真的很美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23 13:14

正文















世界读书日

我与书的情缘

4月21日,我们做了一次关于读书的留言征集。当小编看到你们发来的一家家书店,一句句留言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字里行间平实收敛却无比真诚的情感流露。你知道吗?你们读书的时候,真的很美。我们很有幸,看到这么多可爱的瞬间。接下来,一个字:开晒!


静静地看书



@Fatchoy柿:香港诚品书店

@金针菜

喜欢上海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多年未去,不知还在吗?记忆中,书店古色古香,有老旧的家俱,窗外的绍兴路有法国梧桐树,夏曰的知了在唱歌,人坐在书店的一角,叫上一杯咖啡,静静地、静静地看着书。


@DORADUMON:方所书

@戴眼镜不戴帽子的雷锋

07年毕业时去的广州,一个人在天河新华书店闲逛,那边正在办卡尔维诺的书展。我待在旁边翻看了一下,一本《看不见的城市》却让我在那里站了一下午,书店快下班的时候,我把售卖的6本卡尔维诺的书全部买了。回到出租屋后,广州的天气很热,没有空调,但我的灵魂已随着马可波罗在那些记忆中的城市四处游荡,感觉心旷神怡。


@陈黎平:福州五一北路新华书店

@SHERRY

去年圣诞节前,街上张灯结彩挂满了圣诞饰品。人们不顾南半球十二月的炎热,都戴上了圣诞帽,携家带口地挤上大街感受过年的气氛。我在分外冷清的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品读贾平凹先生的近年的作品——《带灯》。带着乡土气息的文字把我从圣诞节的气氛里抽离出来,忘记了孤独。


@wing在七月:沈阳当当书店

@生活之树

那是有一年去京城出差,一晚专门慕名前去三联韬奋书店,兴奋地购买了500元的书和纪念品,感受到了24小时不打烊服务与氛围,那句“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一直铭记于心。


@生活之树:三联韬奋书店

@穆清

图书馆明亮的玻璃窗外有一片竹林,一年四季都会有不同的美丽。夏日午后,竹林的风穿过窗户能吹到人的心里,那时候我整个人也像风一样轻快!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话一点不假,我喜欢沉浸在书中,那里的世界有忧伤有美好。有一次监考时,读书读着竟然哭了起来了,旁边的学生一脸莫名其妙。现在已经三十岁的我,依然想要再次回到校园重新读书,只因为那里有天堂般的图书馆。


@张涛:西西弗书店

还有有点壕的书房


@因因

温馨的读书一角

@虫燕(Rose)

@BLUEJOY


与你


与我,


与世界相遇




你同那本书

一同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阳君

二十多年前,在一个乡村小镇,一所初中实习。班里有一个孩子特爱课外阅读,因为正在阅读的书籍丢了,而郁郁不欢。周末,我往返于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当我把那本同名新书送到她手里时,我看到她眼底的晶莹,像天上的星星,特亮。


@焊工

要毕业了,朋友来学校看我,挑了一本《小窗幽记》送他,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坐在湖畔聊天,有很多刚下课的同学来晒太阳,手里拿着书和笔,他硬要我写一句赠言,我不愿。拗不过他,我开玩笑说“那我就在扉页写:转赠鬻卖,皆为不孝。”方才作罢。毕业了工作了,慢慢就减了读书时代那种心境了,可能真的很难再完整读一本书。希望工作之余,有那些清丽优雅的文字陪你,就像雨中的灯,白色的花陪着这暮春时节。


@IL volo

高中时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感慨那一段段凄美的爱情,高中毕业那一年夏天,仅仅凭着她母亲工作单位这一点点线索,到帝都去找一个女同学,竟然被我找到了她的母亲。然后她母亲大方的告知了住址,我就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隔着纱门轻轻敲醒了午睡的她。当时她惊诧于我怎么找到她的时候,我惊诧的是她竟然枕着两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她微笑着说看困了,随手就用来做了枕头。


在人大边上的那个夏日的午后,虽然只交流了短短两个小时,却是我人生中美好而难忘的夏日午后。时隔二十八年,回想起来依然是阳光灿烂,树影婆娑。一年前重又读起《约翰克利斯朵夫》,她的身影似乎还在书本的扉页中闪烁。这本书也曾作为礼物送给我一个办公室的师姐,估计她现在也远隔重洋,幸福而美满的生活着。


@看不见的城市

以前念大学,与她因一本《蒙田随笔》而相识、相知、相恋。我们一起在图书馆相守书页间的文字,一起在书店为某本书而激动。那时的时间是安静的,日子也算过得开心。后来,她成了别人新娘,而我,带着几本书漂泊他乡。


 @狂奔的蜗牛

关于读书,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可能源自儿时母亲对我的启蒙教育。母亲是个文盲,不识字,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我和姐姐能够把她没有念过的书统统念完。小时候日子过得清贫却令现在的自己羡慕,那时我的母亲每逢周末都会带我做公车到城里的大商场、图书馆看书,一坐就是一天。不识字的母亲在一旁安静的看着我,这应该是我一辈子,甚至到我入土都不能忘怀的场景。如今我已经快步入社会,也离母亲越来越远。每当提到读书,我心里只有母亲,只有大商场人来人往,而我和母亲独居一隅。



@于相讯

《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是在高三学习紧张时期看的,每天看一点,三个多月才看完。主人公唐泰斯,还有法里亚神甫二人的形象在二十多年后仍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大学时,亲身体验到了何为“书中自有颜如玉”。那阵子,和女友谈恋爱的花前月下,聊的最多的就是唐泰斯如何遭人陷害,其未婚妻的凄楚经历,还有他在死牢中如何与法里亚神甫相遇,如何逃出生天……听得那时的女友如痴如醉,也成了现在的妻。大仲马也成了我们二人的月下老人。人生的全部真谛,在大仲马的这部传世名作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就是:等待与希望 (Wait and hope)。


@兜妈叶十一

阅读是一种相遇。大一那年端午节,去学长家小聚,临走送我们一人一本书,扉页上写着:阅读是一种相遇。13年过去了,学长从东北去了海南,我也回到老家。生活中,很多事缓缓流淌……

 

就此沉迷、满心欢喜

一个人的秘密花园


@玲珑

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四年级开始每晚为外婆读一段《三侠五义》,记不清读了多长时间才读完,反正厚厚的一本书都翻烂了,这是我最早读过的长篇小说。上了初中更是每晚躲在被里偷看小说。最难忘的是看到《飘》的结局,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睡,只恨无人分享。那句最经典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从此刻在了心里。


@Lee-文文文小艺

“我从不奢望 活在梦中那么长 也从不沉溺在每个绮丽的幻想 早已习惯痛苦 不再害怕忧伤 不过是换个衣箱换间房 那又怎么样”—《贝隆夫人》。读完这首很优美的文字,内心那般欢畅无以言表,@觉得写出来了心境,很喜欢很喜欢。

@Lee-文文文小艺


@刘恩赐

我高中学渣一名,天天上课都偷偷看闲书,上个星期天在旧书摊花5块钱买了本王尔德的童话。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营造出一个极美而又忧伤的氛围。上物理课看《夜莺与玫瑰》流下了眼泪,“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人流下眼泪”。


@Judy

小时候冬天喜欢坐在火炉旁看书,一边烤桔子,一边读书,很惬意。有一次,读得太入迷,忽然闻到焦糊味道,找了半天才发现是书背面被烤糊了。工作非常忙碌的那几年除了看杂志没读什么书,这几年重新与书为伴,生活充实而自信很多。

@cqy8737

最近又重读川端康成:美丽与哀愁,忽然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逐渐老去的男主人公每年新年凌晨都要听广播里直播的古寺钟声,长约一个小时。原本我想:在本该热闹的时候他独自听钟,他该是有多孤独!可是再想,这些听钟的人也必然本就不是爱凑热闹的人。热闹又是什么,身居热闹之中,就不会不孤独吗?其实,新年时听钟,也有一种古朴的高雅。


@ソ

最近再次阅读了王小波一系列作品,《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每天看书的时间很规律,每晚11点后,用kindle看到扛不住困意才罢休,黑暗里室友的呼噜声此起彼伏,这时候我是“孤独”的,但很享受,我不奢望看书能给自己带来多大变化,它仅仅是我不多的喜好之一,它能让我从枯燥的工作、无聊的生活中脱离出来,何乐而不为。

@Echo

@风轻扬

07年看完电视剧“血色浪漫”觉得不过瘾,买来原著,一气呵成,然后整整一个月,心智都变了,感觉自己就是那个不羁的钟跃民...


@Vela

霍乱时期的爱情:请用一朵玫瑰花缅怀我。初读这本书,像是沉浸在作者笔下烦闷黏腻的夏日里,读至文末,竟然也像作者那样释然。

 

就这样被触动

书内书外,何尝不是一种悲苦?


@泾茯

“傍晚时分,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23岁毕业那年考取选调生,被分配到一个远离家人和喧嚣都市的小山镇……如今27岁了,我仍然在那个山间的小山镇,与爱人异地,与年迈体弱的父母隔离,无法尽孝,无法成婚,18岁那年设想过的未来仿佛遥不可及……那天读到王小波这段文字,不禁潸然泪下……

 

@倦倚西风

用25天的时间,陪陆焉识度过他漫长苦难的一生。掩上书本的最后一页,仍有大梦初醒之感。这是衡量一本书是不是好书的重要依据。上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是去年那本《百年孤独》。靠它,配上时间这剂良药,医好了自己的丧父之疾。坚持读书,是想用有限的单调的生命去体会无穷的丰富的人生,这样就会忘记或者淡化正在将你禁锢其中、让你无法挣脱的真实生活。



@小镇姑娘

若说感触最深的书莫过于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书中第十一章有这样一段话:人办不到的,时间都办得到:时间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用了工夫,做了手脚,把恨一点一点从你心里搬走,让你某天夜里做了个美梦,梦是遗憾加指望,醒来便觉得那一场恨太可笑。初读时的我恰巧处于感情的困惑期,读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再纠结于求不得,求不得。不过要说起现在契合心境的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最喜那句: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爱过你。


@双鱼

差不多两个月吧。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周国平老师的愿生命从容,看这本书听的歌是朴正炫的梦里。此书此曲,陪我走过至今最困难的时期。在我以为快要走不下去的时候,此书此曲,抵达我内心灵魂的深处,让我别走错别想错,安安静静重新思考。

 @Skyscraper

从很久之前就是简奥斯汀的狂热粉丝,家里有大概十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2016年在欧洲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流浪,在荷兰的书店里偶然发现了企鹅版本的典雅装帧的傲慢与偏见英文本,于是带着它开始了旅行。和朋友在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穿梭时,是伊丽莎白和简姐妹的对话在每一趟大巴往来时填补空虚。在一个人的意大利和希腊,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争执纠葛成为罗马竞技场卫城之外值得回味的瞬间。


彼时的我刚结束一段长达两年的关系,感觉身体的某一部分已经死亡衰败,但是和之前每一次一样,当我再读奥斯汀之时,那些腐烂的组织都随之被“新陈代谢”排解出来。对于我而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是永远的优雅,永不过时的爱情和韵味不散的品格。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图片

进入周刊书店,参与【4·23满减】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