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大家有没有刷到前几天生田斗真的迷惑发言啊?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粉丝在Instagram的提问箱给他留言:“到今天就怀孕9个月了,快到预产期了好害怕。”
结果生田斗真给她回了一句:“去撒娇求求丈夫让你打无痛分娩吧。”
おねだり,这个表述,可以给它翻译成乞求、恳求、强求、硬要、死乞白赖地要求这一类的意思。
平时可以用在什么语境呢?比如小孩有个东西想要,去跟父母撒娇、求他们给你弄来;或者是女性用撒娇的语气或动作请求(或强求)男性做某事的时候,就可以这么用。
于是这样一种有欠考虑的措辞,一下子刺激了不少路人和粉丝的神经。
一段正常、健康的婚姻关系,丈夫和妻子理应处于平等的位置。在整个孕期里,妻子需要承受身心的巨大变化,事业发展也被迫按下暂停键,同时还要独自面对分娩的恐惧,难道打无痛还需要向丈夫撒娇求来吗?
生田斗真的出发点或许并无恶意,原本只是想说句安抚粉丝的话,互动营业一下罢了。但措辞间透露出的无知和隐隐约约的居高临下感,才是让很多人吐槽和谴责的诱因。
下意识的大男子主义的措辞,最让人不满,因为他有可能甚至看不出来自己的问题所在。
其实他本可以选择不回复,或者建议对方可以跟丈夫和家人商量一下,安抚一下对方不安的情绪。
然而他事发两天后在Instagram上的轻飘飘道歉,再次引起网友不满。
虽然(无痛分娩)需要花点费用,但为了能缓解内心的恐惧,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这番言论,让网友在Girls Channel匿名论坛盖起了9000+的高楼,相当热闹。
某部分人认为,粉丝本就不该向生田斗真说这种比较私人的事,作为男性的他也不可能会经历怀孕分娩这种事,所以肯定也无法给出什么太合适的答案,粉丝属于是找错倾诉对象了。
粉丝给生田发“害怕生孩子”这种信息也挺烦人的。要是对生过小孩的明星妈妈说这些可能还行,但你对生田说这些,他就是很难回答啊。不管他怎么回答,都会有人说他根本不懂生小孩的这些事。
如果女性向男性寻求关于分娩的意见或同情,那她就不可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只有母亲和婴儿冒着生命危险、承受着痛苦。你不能要求男人全心全意地理解,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也不打算经历。
我是一名刚生完孩子的女性。我认为生田的言论,在女性和男性看来,侧重点完全不同。“乞求打无痛”的说法可能会被视为对女性的不尊重,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危及生命的分娩的恐惧。
然而我认为,无论如何都无法实际体验分娩的男性,对女性孕期所经历的焦虑、艰辛和身体变化等状况的理解是有限度的。
也许粉丝觉得他的妻子经历过生小孩,以为他会有所了解,所以才跟他说这些,但她其实可能找错了倾诉对象。生田被骂得有点过了。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措辞是有点不够谨慎,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他本人也不像是有恶意的,既然他已经道歉了,那就原谅他吧。
措辞是不妥当,但有必要骂成这样吗?本人也已经道歉了,可以停止谴责他了吧?发言应该更谨慎这个是肯定的,但他应该是没有恶意的,就原谅他吧。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不太尊重女性,也把女性分娩这种事看得太轻飘飘了。
我不怪你不懂无痛分娩的知识,但你说的“乞求丈夫”就无法理解了。生孩子的是女人,是妻子,为什么要去求丈夫呢?是否进行无痛分娩应由产妇自己决定。不过,我认为有必要针对无痛分娩做一些调查,包括风险等,然后跟家人分享这些信息。
生田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但我很失望。你是认为只要有无痛分娩,生孩子就会是小菜一碟吗?打了无痛其实也会痛。无论是自然分娩、无痛分娩还是剖腹产,都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一旦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都会
岌岌可危
。
一句话,让路人和粉丝吵成一锅粥,也让部分人的滤镜碎了一地。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无痛分娩在日本的普及,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分娩过程算得上是到鬼门关上走一遭了,无痛分娩作为降低产妇痛感的一种分娩方式,可以说是准妈妈们的福音。
无痛分娩,即分娩镇痛,是一种利用麻醉来减轻分娩疼痛的分娩方式。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无痛分娩会采用一种名为硬膜外镇痛的麻醉方法。
分娩时的疼痛是由子宫收缩和胎儿通过产道时的压迫引起的,这些刺激通过脊柱附近的痛觉神经传递到脊髓,被大脑识别为疼痛。分娩时的许多痛觉传导神经都位于脊柱,因此可以使用麻醉药物阻断这些神经,以减轻疼痛。
图源:kawaguchiladys-clinic.net
虽然名为无痛分娩,但实际上并非完全无痛或毫无感觉。分娩时腹部的张力、胎儿移动的感觉和用力的时机,在分娩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如果使用全身麻醉,病人完全麻木会导致无法掌握正确的时机,分娩可能会变得困难。因此,无痛分娩只进行局部麻醉。
无痛分娩不仅可以减轻妈妈的疼痛感,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妈妈在分娩过程中降低体力消耗,有利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改善产妇肠胃蠕动,增加子宫血流量,降低胎儿缺氧的概率;减少因产妇过度换气或换气不足而导致胎儿缺氧的情况;产妇产后的精神和体力恢复也更快。
一般情况下,无痛分娩的副作用较小,有的人甚至不会起反应。部分人可能会表现出恶心、发烧、头痛、低血压、产后排尿困难和腿痛等等暂时性的症状,但都可自行缓解。也可能会出现比较罕见的副作用,影响产妇呼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严重并发症,如高度脊髓麻醉、急性麻醉剂中毒、急性硬膜外血肿等。
因此是否有具备专业知识的麻醉师在场应对,显得尤为重要。医生会因应病人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用药量或更改治疗方案,无痛分娩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无痛分娩并非每个人都适用,产妇理应就自身的身体状况,听取医生的建议再作决定。
图源:okazaki.or.jp
毕竟需要用到麻醉剂等药物,有的人会比较担心无痛分娩可能会对胎儿不好,但是麻醉剂的剂量其实比较小,而且基本上都被母体吸收了,因此不会对胎儿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此,无痛分娩是一种相对安全、成熟的分娩方式,配合适当的干预管理和治疗方案,可以预防严重的问题和意外发生。
其次,以分娩方式去衡量母爱的方
式同样让人
迷惑,很多人对这一点并不赞同。
同样是发达国家,欧美的无痛分娩比例高达七八成,但日本的无痛分娩比例非常低,仅为8.6%,这和日本社会的某些守旧的观念脱不开关系。
图源:news.ntv.co.jp
在日本,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妈妈必须经历过痛苦的分娩过程,才能对孩子产生母爱。如果生孩子的时候不痛,对孩子的感情就不会那么深。
这种以分娩方式去定义和衡量妈妈对孩子的爱的行为,似乎过于荒诞。
怀胎十月,孕吐、水肿、失眠、肚子重、腿抽筋、肋骨痛、腰痛、耻骨痛、呼吸困难、走路容易累、频繁上厕所……这些几乎每位妈妈都经历过。从孕育一个生命开始,妈妈和孩子就是命运共同体,彼此间的情感连结也是最深的。
只因采取了无痛分娩或者是剖腹产等痛感稍轻的分娩方式,就否定母亲对孩子的爱,未免有失偏颇。
因为按照这样的逻辑,假如分娩过程没有痛感就无法产生爱的话,那作为父亲,丝毫没有体会过生孩子的痛苦,是不是也不会产生父爱呢?当角色互换时,这样的结论一定很难被父亲们接受吧?
另外,以分娩的痛苦被视为成为母亲的一种仪式同样值得怀疑。
在昭和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克服了分娩的痛苦,才有资格成为母亲。因为婴儿出生时同样在受苦,所以母亲也应该要忍受痛苦。没经历过分娩的疼痛,就不算是真正的生产
。
部分人将这种的观点强加于女性身上,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上流行之后,犹如无形的枷锁,无端加重了女性的痛苦,是没有看到任何利端的“空穴来风”。
而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并非日本独有,在很多国家这样的观点也同样存在。
不过,随着大众、特别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于无痛分娩的看法,也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去年,NTV对1054名20岁以上的男女进行了关于无痛分娩的独立调查,里面有些数据值得注意:
20代的日本年轻人里,只有6.7%的人认为女性在生孩子时要感受分娩的痛苦,62.9%的人认为没这个必要受这个苦。
Z世代的年轻一代,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爱自己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而与之相较之下,上几代人真的很能忍耐了。
有94.3%的20代年轻人表示赞成女性在生孩子时选择无痛分娩。年龄越往上,反对的声音就越多。
可见,日本新一代的生育观念在逐步转变,虽然进展比较缓慢,但至少有往前一大步了。
调查中有77.4%的女性和65.6%的男性认为,是否选择无痛分娩,应该要尊重女性的意愿
既然冒着生命危险、忍受疼痛生孩子的是产妇本人,那把是否选择无痛分娩的决定权交到妈妈的手中,也是合情合理的。
另一方面,虽然社会的思想观念在改变,但无痛分娩的普及率还是没有大幅提升,主要受一些客观原因的限制。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引入无痛分娩需要承受相当大的成本负担。除此之外,麻醉师短缺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无痛分娩需要专业的麻醉知识和高水平的技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应对并发症的状况,因此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麻醉师的医疗机构很难开展无痛分娩服务,能够提供无痛分娩的机构也就相对有限。
调查显示,有60.6%的女性和48.5%的男性认为,无痛分娩的费用过高,负担较重。
一般情况下,正常自然分娩费用约为50万日元,在此基础上,无痛分娩需要额外花费10-15万日元不等。
日本作为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在鼓励生育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从去年开始,还把“生育补助金”提高到了 50万日元,这部分补贴基本可以覆盖掉大部分的分娩费用。
但除了分娩费用外,怀孕期间的定期检查、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测及排畸等项目,连同产后护理等,这些项目在不同医院做,价格浮动也会比较大,有可能还需要增加几十万不等的开支。
因此,在医疗条件允许、经济基础能满足无痛分娩条件的情况下,决定产妇是否可以使用无痛的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医生,另外一个就是产妇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