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餐桌上常见的食物,紫苏。先一览其概况——
别名:
桂荏、赤苏
观赏指数:
★★★★
食用指数:
★★★★
药用指数:
★★★★
紫苏的发现,相传与华佗有关。
华佗有次采药,见一只水獭吃多了鱼蟹,十分难受,随后它采吃了些紫苏,不一会儿便好了。华佗受启发:过食鱼蟹类所致的不适,或可用紫苏来解。
转眼到了九九重阳,这天华佗去酒肆喝酒,遇到因比赛吃螃蟹而腹痛之人,他立马用紫苏煎汤,让他们服下,片刻即愈。
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就说,紫苏“主下气,除寒中”,明代李时珍更说“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可见紫苏入药入膳均可。
紫苏的叶、梗、子均可入药,可谓通身是宝。
其植株呈紫色、紫绿色或绿色,叶色渐变且正反面不同,有特殊芳香。夏季开花,花呈淡红或白,簇成尾巴似的长条,虽小亦可爱。好用又好看,居家绿化最合适不过。
紫苏的种子,可从网上购买,或秋天采收紫苏子晒干,幼苗可从野外挖取或从大型菜市场购得。
播种时,种子先用清水浸泡4小时,然后均匀洒在土上,覆土浅埋,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应避免直射),及时浇水、喷洒土面,保持盆土湿润,但注意不能积水。
通常,种子1~2周可发芽,再长上1个月左右,就分盆移植,留出更多生长空间。
剪取约10厘米的强壮枝段,剪除老叶、留下嫩叶,叶片较大的可剪半。将处理好的枝叶插入盆土1~2厘米,定期浇水,避免阳光直射,一周左右就能成活。
相传在古代,人们将紫苏视为神圣的植物,不洁之人必须保持距离,采摘者要身穿干净衣物,举办烦琐仪式后才可摘取。如今,紫苏可谓十分“亲民”,种成枝繁叶茂之时,随采随用。秋季落花结子,来年还可继续播种。
《药典》(2015年版)载其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其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其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风寒咳喘,取鲜紫苏叶10~15克,洗净备用。切生姜3~5片,放2碗水用文火煎成1碗水后,放紫苏叶,再继续煎煮2~3分钟即可。每天2~3次。
注:
风寒咳喘证,症见咳嗽,痰白而稀,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白。
紫苏用作佐料,可去腥、提味,尤其适合与鱼、虾、蟹等水产类搭配,也可煮粥。夏季煮梅子汤,掺几片紫苏,生津解渴,还能散暑下气,酸甜可口,清香怡人。
紫苏叶15克,洗净沥干,切丝备用。粳米100克,洗净稍浸,煮成稀粥。粥成后,加入紫苏叶沸煮片刻即成。
喜淡,可直接食用。喜咸,可放适量盐佐味。喜甜,则可在最后调入红糖,融化搅匀后收火。
注:
适用
于感冒风寒,兼咳嗽、胸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