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
金鸡奖
提名揭晓,徐峥主演的
《我不是药神》
再次成为最大赢家,以8项提名领跑了参评的所有影片。
而且,本片不止是提名了最具分量的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剪辑、最佳美术等奖项,两位主要演员王传君(吕受益)和章宇(黄毛)也将一起争夺最佳男配角。
从2018年夏天上映以来,《药神》不止是获得31亿票房,创下剧情片的惊人票房记录,位列2018年度暑期档冠军、全年票房前三名,至今仍是华语影史票房前十名,也再次证明了我们这届观众很行!
同时也在一系列国内外奖项上连奏凯歌:
长春电影节
,《药神》拿下最佳影片奖、最佳男配奖(王传君)和最佳编剧奖,更让徐峥收获了金鹿奖影帝。
蒙特利尔电影节
,《药神》入围这个历史悠久的国际a类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斩获最佳编剧奖。
台湾金马奖
,《药神》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等七项提名,最终连拿三奖。徐峥收获了金马奖影帝,文牧野获得最佳新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编剧奖。
亚洲电影大奖
,和日本、韩国、伊朗等众多亚洲优秀影片的竞争中,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四项提名,由
章宇捧走最佳男配奖
。
导演协会表彰奖
,在这一代表业内的专业奖中,《药神》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新导演奖,
王传君获得年度最佳男演员奖。
大学生电影节,
在这个历史优秀的观众奖中,《药神》获得最佳影片,徐峥再获影帝,章宇获得最佳新人奖,文牧野获得最佳导演奖。
此外,《药神》还在澳大利亚电影最高奖(影视艺术学院奖)上,获得最佳亚洲电影奖,在香港金像奖中,提名最佳华语影片奖……
三位主要男演员徐峥、章宇、王传君,一路收割国内外大小奖项,如今他们三人同时获得金鸡奖,这一中国电影最高专业奖的提名,确实是众望所归!
而且,《我不是药神》也同时征服了那些对国产电影一向评价苛刻的影评人。上映期间一度达到豆瓣9.1分,至今一年后,仍保持豆瓣125万人评出9.0分,位列世界影坛所有影片第78名,是2002年的《无间道》之后,所有华语影片评分最高:
同时,在2018年底,各种权威榜单中,《药神》都毫无争议地被评为年度最佳华语片。
《我不是药神》为何能如何“叫座叫好”?同时让权威奖项、广大观众和文艺青年、影评人们一致认可?
因为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加掩饰切入沉重的社会话题,【看病难,药费贵】,并直面医药行业的制度问题,足以引发全民范围的探讨和影响力,掀起全年龄段观众的观影热潮。
片中的“格列宁”,是一种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特效药,可以让大部分的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但只能控制病情,而不能真正治愈,因此患者终身不能停药。
然而研发该药的瑞士公司,却给这种药定了4万块的高昂价格,而在印度,当地药厂仿制这种药后出售的价格,仅仅是500元。这就给医药贩子造就了一个走私仿制药品、用以牟利的巨大利润空间。
整个影片中,警方要执法,病人要活命,正版药商要维护专利版权,医药代表要维护公司利益,从他们各自的立场,都绝对有理直气壮这么做的理由。那么,究竟谁之错?
片中说“印度是穷人的药盒”,绝症患者托人从印度带仿制药,如今也是普遍存在、心照不宣的事实。
可如果我们也和印度那样直接无视国际药企的专利权,也大量开发仿制药,行不行呢?显然是行不通的。
毕竟每个医药企业同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是为全人类无偿做慈善的。资本逐利的天性,在医药行业也同样成立。
如“格列宁”这样针对一种病症的成功特效药,目前还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开发费用,目前可都是投入了无底洞中。那些国际最先进的医药企业,如果不能通过这少数成功品,来获得天价利润,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动力,继续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去努力攻克一个个人类医学的现有难关?
可对于那些需要“格列宁”维持终身生活的患者来说,吃不起正版药,他们就会倾家荡产,甚至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在明知道廉价的印度仿制药就能达到相同治疗效果的时候,他们又怎能甘心?
病魔无情,怀着悲伤遗憾的心情,送走身患绝症的亲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曾经遇到,或者正在遭遇,而高昂的药费和治疗费用,足以让一个中产小康之家濒临破产,更是无数人的切身遭遇。
正如片中那位吃了三年高价药,吃没了房子,吃垮了全家的老人家,对警官所哀叹的那样,“谁家能没个病人呢?”他们也只是挣扎着、拼命着想要活下去罢了。
在无价的生命面前,连严明法律和坚毅的执法者,似乎也变得苍白了。
男主角说"钱就是命”,而假药贩子对男主角那句“天下只有一种治不好病:穷病”,更将现代社会中金钱对人类关系的物化,赤裸裸地直白表现出来。
穷病,确实是从古到今,任何神医和神药,都治不好的病。
比起死亡,这些病人更害怕的是,明知道有特效药救命,却因为没钱不得不等死!
那么,必须二选一的时候,究竟是专利权和知识产权重要,还是人生而为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