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本文综合整理自伯通《网络海洛因揭秘之“百科攻防战”》、南方周末《封禁一个维基人 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战”背后》,转载请注明学术中国
编辑:学妹
近日,有一篇帖子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帖子记录了百度百科上“中国十大名校”这一次词条的编辑之争。具体内容如下:
“十大名校”百度百科词条由13年6月2日创建,最初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直到今年2月份,这个词条才被“中科大”发现,中科大愤怒地表示:十几年来我们在国际上的排名从未低于过大陆第四!这是谁做的野榜。于是把“人大”改成自己的名字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5天之后,词条再次被修改,“吉林大学”看到这个榜单极为不满:北京师范根本就没听过,不懂就不要瞎排..... 把“北师大”改成自己的名字后,潇洒地走了。
不料当天就被改了回来。看来“北师大”时刻热切地关注着,这事儿比较难办了.....
然而5天之后,“北师”再次被改为“吉大”,拉锯战进入白热化。
2天之后......
创建者“北师大”改完仅数小时,又有人出马把“南开”和“北师”删掉,换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2月24日,“南开大学”发现了这个榜单,看到自己的名字不在十大名校之列难以容忍,选择干掉“哈工大”.....
5月19日,榜单再次被修改,“南开”和“西交”被换成了“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
半个月之后,“西交大”看到了这个榜....
期间“浙江大学”发现了这个善变的榜单!虽然它榜上有名,但并不甘于最后一位,遂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三,挑着锄头走了...
第二天,“武大”再次取代了“西交大”,并且告诫“西交大”尊重事实...
然后,“南京大学”看到了“浙大”修改的顺序也发飙了...
5天之后,某位大神看到了这个词条,将这个词条重新编辑了一下,还配了图做了极其详细的解释。随后把“武大”和“中山”换成了“西交”和“华中科大”。或许是“华中科大"的高材生,把这个词条打扮的更加漂亮了...
这位大神后来想了想还是用“哈工大”代替了“华中科大”,并且顺序采用了“泰晤士”。这一次的榜单看起来终于正常了....
最新榜单“南开”取代“中国人大”,不过这人比较懒,就改了简介上的校名…
正当大家争得欢快之时,结果李彦宏怒了,一气之下,把这个词条给封了:
不过从编辑历史来看,可看出之前争论之激烈
以上对于“中国十大名校”的编辑之争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编辑战”或“词条之争”。
所谓编辑战,定义是当百科词条的编辑者之间意见相左时,用反复覆盖对方所贡献内容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心平气和的讨论。因为绝大部分编辑者的权限都是一 样的,所以如果双方较上了劲,这场仗在理论上可以无穷无尽地打下去。用一个更通俗的字眼——“百科攻防战”,或许能更加生动的解释词义。
能够引发编辑战的词条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编辑战可以说最先或者最多发生在维基百科,维基百科顶峰时期,全球4500万志愿者投身于此,贡献了287种语言版本,3100万个条目,成为世界最大的免费百科全书。也因此不同国家、不同语言民族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这样更容易引发编辑战。
就拿中国来说,学者毛向辉曾他半开玩笑说:“在大陆维基人看来,台湾维基人亲日又台独(只有显隐性之分),香港维基人只是一群小孩子。而在港台维基人看来,大陆维基人都是乡下人。”
2002年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学生Mountain无意中发现了维基网站,他随后汉化了界面。不久后得到维基总部的承认。
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华人都能参与编辑,而分歧也就此埋下。
这个预见很快就成为现实。两岸青年在历史文化认识上的分歧迫速凸显。例如1945年至1949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战争,就引起了“解放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定义之争。
除了台湾,日本也是大陆维基战士们时刻提防的地区。至于时刻准备为什么而“战斗”,大家可想而知。
以上都是历史问题导致的编辑战,也有因为突发事件导致“跨国编辑战”。
比如马航飞机失事后,一个来自全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VGTRK)的IP地址,修改了一个列举往年空难的俄文维基条目,原文为 “这架飞机(MH17)被自称顿涅茨克共和国的人用9K37山毛榉导弹系统击落,导弹系统来自俄罗斯。”修改之后成了简单的“这架飞机(MH17) 被乌克兰士兵击落”。
更好玩的是,由于俄方曾在发布会中称“乌克兰政府军苏25攻击机一度靠近MH17客机,并在同一高度飞行”。西方媒体就这一点开始猛烈“炮轰”俄方,认为苏 25不可能飞那么高。然而,发布会结束不久,就有来自俄罗斯的IP对维基百科苏25词条进行了修改,将苏25攻击机的升限拔高近50%,以“佐证”俄罗斯 官方的说法。随后,来自西方和俄罗斯的网民就维基百科的苏25攻击机词条爆发了“上甘岭战役”。7月21日8时46分至18时54分,各方网友对苏25攻 击机词条进行了41次修改。刚开始的修改各方还较为理性,对编辑修改的描述是“试图修正俄罗斯国防部军官错误描述”。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修改方开始使用更 具攻击性的措辞,如:“恶意修改”,并称呼俄罗斯IP的修改方为“普京机器人”。
当然,热爱凑热闹也同样热爱普京的中国网友可不会闲着,此前中文维基上苏25攻击机的飞行高度为7000米,结果没多久就被“重庆网友”改成12000米了,比俄罗斯版还多2000米……最终导致条目被锁定保护。
如果一定要列举出国家间的最出格的恶意修改,今年3月时,由于昆明暴恐事件导致的中国愤青修改“911”页面的举动当仁不让。由于美国未在第一时间确认昆明 事件为“恐怖袭击”,点燃了中国网友如2008年护火炬一般的爱国热情,于是顺手就把维基百科上911的页面给黑了,亮点请自寻——
事后有网友感慨:“军迷宅傻修改维基百科中文词条泄愤的事情,让我第一次觉得应该支持高考废除英语考试的决定了——要是他们懂英文,就该去祸害英文版了。”
在维基百科刚刚面世之时,第一个引发编辑战的话题,就是“进化论”。在科学领域被广泛接受的进化论在并非“普世价值”,在许多宗教人士、神创论者眼里依然是 “歪理邪说”。2001年“进化论”条目建立后,几位用户间展开了互相删除内容的编辑战。词条内容改进缓慢,用户间的编辑战却一再升级。
随后,研究人员对数以百万计的来自10个不同的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文章进行分析,找到编辑最激烈的话题。这其中的关键词是——以色列、阿道夫•希特勒、大屠杀、上帝、耶稣、穆罕默德先知,以及基督教。
而在英语维基中,编辑战最激烈的十个词是——前总统小布什、无政府主义、穆罕默德先知、全球变暖、世界摔跤娱乐公司的职员名单、包皮环切术、美国、耶稣、种族和智力、基督教。
如果将这些词汇分类,那么排第一名的是政治类内容,排第二名的是国家/地理类内容,排第三名的则是宗教类内容。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处世箴言”类书籍中常有这样的劝告:“但凡涉及信仰、血型、肤色、民族、国籍等无法或难以更改的话题,都应避免讨论。”
不过目前维基百科早已过了鼎盛时期,百度百科向来被许多人“不耻”,曾经由编辑战引发到编辑与管理员的话语权争夺也少有人关注了。
➤本文综合整理自伯通《网络海洛因揭秘之“百科攻防战”》、南方周末《封禁一个维基人 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战”背后》
·
·
·
END
l 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l
论文排版 红黑榜 未来简史 没有抱负博士生 教师挖角之争 梦想 开题报告 页码设置 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 科研必备 阅读技巧 英文科研写作 国家社科基金
据说学霸们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原书第5版)》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