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信用“硬支撑” 提升发展“软实力”
日前,五师双河市举办社会信用体系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就“双公示”信息报送、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答疑解惑,进一步夯实营商环境信用基石。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既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保障。近年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兵团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信用体系,聚焦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建成兵团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一“总枢纽”,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扎实开展信用监管工作,推动市场、住建等重点领域开展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在审批服务和证明事项中推广信用承诺制,切实发挥信用信息在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业监管以及提升行政效能中的作用。2024年,兵团归集“双公示”信息10万余条,归集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5类行政管理信息5.5万条;归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电气缴纳等涉企信用信息5.9万条;完成363家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信用修复办理及时率达100%。
兵团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在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打造综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信易贷”,截至2024年年底,“信易贷”平台帮助小微企业融资4亿余元,融资金额较2023年年底增长2.7倍;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团场、园区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信用状况良好、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做到“应贷尽贷”。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兵团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打通信用信息共享通道,统筹推进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17个领域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高效办成,切实解决企业“多头跑”问题,实现了企业信用修复、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事项线下办理“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
同时,兵团持续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建立政务诚信监督评价机制和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畅通政府违约失信投诉渠道,依托信用网站、工信部门“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建立政府违约失信投诉专栏,及时归集、受理辖区涉及政府部门的违约失信投诉;积极组织各师市开展线上、线下信用业务培训,整合形成符合实际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推广的信用相关业务操作标准流程,帮助企业更高效便捷地办理信用相关业务,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玲玲、实习记者张雪凝)
评论:让信用成为“硬通货”
开办企业不弄虚作假,市场交易童叟无欺;售卖产品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用好口碑吸引回头客……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的当下,更加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基赋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成效显现也会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发力、久久为功。从政府角度来看,除了要加强顶层设计,还要更好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在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方面下更大功夫,既立足当下解决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更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和各类经营主体的自觉追求。同时,兵团各级各部门还要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消费投资环境等方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效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力量分散、数据信息共享不畅、惩戒力度较弱等难题。
社会信用体系的价值体现关键靠应用,而推广的关键是应用场景。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抓好抓紧社会信用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一方面,要聚焦企业、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更好融入诚信体系建设,助力实现精准监督、全程监管。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借助线上“一端”、线下“一窗”等渠道,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创新推出“信用+N”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让信用良好的企业和职工群众享有更多信用红利。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只要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信用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巨大潜能,让信用真正成为“硬通货”,就一定能释放出推动兵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能量。(冯远)
来源:兵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