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德川幕府的对外战略改变?
17世纪初,德川幕府已完成对丰臣家族的逆袭,但彼时的日本已经很难回到过去。
因而在这个特殊的战略迷茫期,新的江户当局也渴望在新世界中寻觅自身的位置。
这便有了西式帆船伊达丸的建造,和跨越太平洋的对欧美外交活动。
德川家康接见 原名威廉-亚当的三浦按针
早在德川家康死后,幕府当局就已经通过英格兰籍武士三浦按针帮助,建造了2艘属于自己的西式盖伦帆船。
其中只有80吨的幕府将军号,被专门用于在日本沿海航行,以便测绘更详细的海岸地图。
较大的圣布埃纳文特拉号有120吨,被认为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跨洋航行。
加上每年定期到访的欧洲黑船和持有幕府执照下南洋的朱印船,构成了当时日本的对外交流网络。
早期德川幕府允许持有执照的朱印船出海
1609年,1艘西班牙大帆船在日本沿海遭遇风暴沉没。
足足有317名幸存者被救起,并滞留日本,其中就包括菲律宾总督罗德里格。
他随后远赴江户会见了第二代幕府将军-德川德川秀忠。
期间,西班牙总督向幕府将军保证,西属美洲可以带来远超荷兰人的贸易规模。
以此赢得了江户方面的好感。
总督甚至建议从墨西哥调派50名开矿专家到日本,协助国内银矿的开采工作。
作为一种交换,幕府当局则应保护境内的天主教神职人员。
护送西班牙人返回美洲的
圣布埃纳文特拉号
1610年,德川秀忠便下令用圣布埃纳文特拉号护送西班牙人返回美洲。
同时也借给菲律宾总督以4000个金币作为路费。
随行人员还包括日本历史上首支抵达美洲的使团。
墨西哥总督区也在1613年派塞巴斯蒂安-维兹卡诺担任驻日大使。
他携带归还给幕府将军的4000金币,搭乘在美洲停留许久的圣布埃纳文特拉号返回亚洲。
幕府当局为此开建 更新更大的伊达丸
然而,菲律宾总督的建议却没有得到执行。
包括墨西哥方面在内的殖民地势力,对于扶持日本持保留意见。
他们非常害怕作为岛国的日本,可以发展出成熟远航能力,打破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垄断地位。
倒是德川幕府对当时的跨太平洋贸易很敢兴趣,并着手组织人力打造足以满足这项任务的新西式帆船。
伊达丸的模型 她完全就是艘西式的盖伦帆船
1613年,全新的伊达丸开始在原本航海业不发达的本州东北部开工。
其排水量高达500吨,并配有16门专用火炮,远超此前的2艘小打小闹。
为此,幕府依靠沿海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工程师协助,动用800名造船工人、700名铁匠和3000名木匠参与工作。
最终用45天完成了被西方人称为圣胡安-巴蒂斯特号的日本最大远航船只。
伊达丸走的就是西班牙人开发的太平洋航线
这年10月28日,伊达丸开始执行自己的首次跨太平洋航行。
除了有40多名伊比利亚籍水手协助,还有22名武士和300名来自各地的商人。
当然,最重要的旅客,还是天主教徒由支仓常长所率领的特使团。
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抵达美洲,还要继续向东去往欧洲,尝试同罗马教廷建立联系。
担任日本首位驻西方大使的
支仓常长
伊达丸在1615年的1月抵达墨西哥港口阿卡普尔科。
支仓常长的特使团继续向东赶路,而其余人这在进行贸易之余,忙于招募矿业专家。
第二年4月,圆满完成任务的伊达丸开始返回日本,再次用4个月时间横渡广袤的太平洋。
回国后的船员却发现,幕府当局的政策风向已发生了180度偏转。
在三浦按针和荷兰商人的劝说下,他们已经对属于天主教世界的西班牙抱有极大敌意。
加上本土教区和传统封建领地的必然冲突,也促使德川秀忠开始执行禁令。
位于墨西哥西海岸的
阿卡普尔科
1616年,伊达丸再次起航远赴墨西哥海岸。
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接远赴罗马的支仓常长等人回国。
西班牙人也异常警惕的关注这艘日本船只,在每个可以观察到的地方都传回报告。
他们也幸灾落祸的发现,伊达丸在半程中遭遇严重的风暴袭击,大量乘员遇难。
一直到来年的5月才勉强抵达阿卡普尔科。
为了不让美洲的白银储备外流,西班牙人还强制要求日本商人将大部分贸易所得都用于采购当地商品。
伊达丸(D)的一举一动都被西班牙人监视
1618年,伊达丸带着大量美洲商品和外交使团抵达太平洋西部的菲律宾。
西班牙人再次出手,将这艘大船强制买下,用于抵抗荷兰东印度公司可能发起的袭击。
支仓常长等人也被迫在马尼拉逗留到1620年,才艰难的辗转回到日本。
国内日益严重的反天主教情绪,也让他在欧洲的全部外交成果都化为虚无。
支仓常长
与伊达丸还是给欧洲人留下深刻印象
支仓常长的出使路线图
此后,德川秀忠义无反顾的倒下荷兰一边,逐步将西班牙人和更早就来日本的葡萄牙人驱逐。
随着漫长锁国时代的开启,完全按照西式标准建造的伊达丸便不再会有后继,连原本的红单船制度也被取消。
一直到200多年后,幕府才重新着手建立西式舰队。
其实早在数个世纪之前,他们原本就有希望打造东亚地区的最强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