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官方认证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1426年,明宣宗兴冲冲去看望叔叔,却不想被 ... ·  6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破格进入黄埔军校,演讲天才,23岁牺牲,毛 ...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晚清的“费洋古”们,在海外经历了什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每日毅讯|JAMA子刊:极端天气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24-06-22 08:00

正文

每日毅讯

+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区在经历着更多的极端气温,干旱,旋风等各种气象灾害。目前,相继有报导显示,极端气象灾害在发生时以及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可以显著影响该地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然而,目前缺乏系统性的综述性研究。近期,JAMA:Cardi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探讨了这一话题。


研究者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进行了搜索,选择了1970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15日之间同行评审的文献,这些文献评估了环境暴露与心血管死亡率、急性心血管事件和相关医疗保健利用之间的关联。排除了仅检查非野火来源的颗粒物空气污染的研究。两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了20,798篇文章,并选择了2564篇进行全文审查。使用Navigation Guide框架评估了研究质量。由于研究设计存在较大差异,无法进行定量的元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符合纳入标准的492项观察性研究中,182项研究了极端温度,210项研究了地面臭氧,45项研究了野火,63项研究了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沙尘暴和干旱。这些研究呈现了来自30个高收入国家、17个中等收入国家和1个低收入国家的发现。与心血管事件与死亡关联证据较高的包括极端温度、地面臭氧、热带风暴、飓风和气旋以及沙尘暴。野火与心血管事件与死亡之间的证据有限,干旱和泥石流的证据不足。暴露于极端温度与心血管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显著有关,但影响的幅度随温度和暴露持续时间而变化。地面臭氧放大了与高温带来的相关风险,反之亦然。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与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有关,这种风险在初始事件发生后的许多个月内仍然存在。一些研究指出,在暴露于野火的烟雾后,心血管死亡率、院外心脏骤停和因缺血性心脏病住院的风险略有增加,而其他研究发现没有关联。老年人、少数裔群体以及低收入的社区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更大。



毅讯点评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从1970年至2023年报导的极端气象情况与当地的心血管死亡与事件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者发现极端气温、地表臭氧、热带风暴、龙卷风和沙尘暴等都与心血管死亡与事件发生紧密相关,而山火、干旱及山体滑坡则相关性不明确。极端气温对心血管死亡与事件发生的影响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及暴露的时间,并且与地表臭氧存在放大危害的效应。龙卷风可能较长时间的影响到当地的心血管健康,而山火可能会增加某些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虽然主要数据来源于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但是490多项全球研究的综述还是有很强的代表性。极端气象可能通过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打击带来伤害,也可能通过对医疗资源和交通的破化来发挥作用。总之,在极端气象灾害发生之后,需要注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通路的恢复,特别是对于老人、少数裔及低收入的地区。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article-abstract/2820068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