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巴菲特股东大会即将召开,全球投资者翘首以待,希望能够听到巴菲特对于世界经济和投资机会的最新看法。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从巴菲特言论中找到投资启发甚至是投资方向,只有极少数人关注那些投资失误,包括巴菲特的失误。但巴菲特本人多次强调,投资最重要的是要保住本金,避免过多失误。巴菲特搭档查理芒格先生非常重视对于失败案例的反省,他曾在一次股东大会上引用了一句著名的谚语
“
我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了”。
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有哪些重大失误,看看哪些可以避免,哪些又是时势使然。
关于巴菲特投资失误案例,外界分析很多,也有不少分歧,但有几个案例却是公认的,分别是1966年投资HK百货公司,上世纪80年代买入美国航空和所罗门公司,1993年收购德克鞋业,2006年买入康菲石油。这些失败案例中,有些认为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收购美国航空公司。
首先对于航空业,巴菲特是陌生的,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犯了巴菲特此后认为的投资大忌。其次,巴菲特在交易开始初期就意识到部分问题的存在,比如航空公司分红非常小气,但巴菲特并没有及时止损,而是希望投资标的能够改变现状,最终是这笔投资亏损了75%。对于航空业,巴菲特留下了一句著名的咒骂:“如果那时有个资本主义者在场的话,他真应该宰了威尔伯·莱特。这会是人类的一小步,却是资本主义的一大步。”可见这次投资对巴菲特的伤害之深。
巴菲特上世纪90年代投资德克鞋业也被认为是可以避免的失误。在德克鞋业巅峰时期买入,这是第一个失误。1993年,巴菲特用换股的形式,用价值4.3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A类股买下了德克鞋业,而此时,德克鞋业工厂折扣店已经遍布全国80销售网点。其次,人类灭绝之前都会穿鞋不假,但人类却可以穿不同的鞋,而不一定穿德克鞋业的鞋。而且德克鞋业的成本优势仅限于美国,放眼全球这早已不是优势。
巴菲特其他的几次投资失败案例,市场基本都认为是大势所然,算不上个人失误。比如上世纪60年代投资HK百货,但随后超市新业态出现,对传统百货公司造成巨大冲击,这是行业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投资所罗门公司,结果所罗门公司因违规操纵国债陷入破产边缘,这是黑天鹅事件。
2006
年投资康菲石油算不算个人失误相对有争议。2006年巴菲特开始买入康菲石油,当时原油处于70美元的历史高位。此时继续看好石油走势的话,不会有太多反对声音。但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时候,巴菲特仍然在增持股票,这让巴菲特这次投资失败。金融海啸的巨大冲击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其中包括巴菲特。康菲石油价格遭到巨额抛压后大跌,跌幅远远超出了原油的价格。巴菲特后来回忆2008年金融海啸的时候,也感叹自己出手太早。
在2008年金融海啸巨大冲击下,《对冲基金风云录》主人公Joe也将迎来巨大的挑战。面对无法避免的金融危机,Joe和他的团队能否预知,又将如何应对?本期的好书共读为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