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提到:中国90%的人心理模式上还是巨婴,家庭关系模式是母婴共生。但是大量的中国家庭却并不是父
慈子孝、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状态。
现中国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忙于工作缺席孩子生活的父亲,一个操持家庭内外焦头烂额的母亲,导致了一个缺乏关爱出现问题的孩子。
在这种“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多少都有一定的心理创伤。
父母和孩子没有了和谐的、良好的关系,父母再多的知识、经验、人生智慧都没有办法传递给孩子,父母对孩子再美好的期望都有可能落空。
和谐的、良好的关系是父母发挥自身教育职能的前提。那么如何提高亲子关系呢?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和方法:
父母的职责是启蒙自己的孩子,同时帮助他们做好长大成人的准备。比成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一名领袖者和一位慈爱的老师。坚持自己的立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基础。
在教育的过程中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并保持一致性,让孩子明确目标,这样他们就会更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培养社会协调能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了正确的决定或事情时,要抓住时机表扬。赞扬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决定和成功是受到重视的,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得到肯定。这种精神层面的鼓励,会让孩子在成就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明确的和孩子表达爱,并且让孩子明白他是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属于”父母的。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解决他的困惑,帮助正确认识生命,认识自己。
营造固定和家人一起用餐和休闲的时间。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家人尤其是父母在一起的时刻,在全家其乐融融的环境下,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感,让孩子更安心的表达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