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玩的数学
好玩的数学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标,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传奇的数学人物等,为你展现一个有趣、好玩、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埃里森放话“48小时AI定制癌症疫苗”:是颠 ...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闺蜜结婚了结果新郎居然这样看我! ·  18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情侣开房后给了差评,商家无奈极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好玩的数学

原来教材可以这样用——读《母题60题》有感

好玩的数学  · 公众号  · 数学  · 2021-05-23 09:27

正文


作者 | 熊志林( 南昌市珠市学校 )

来源 | 陈莉红阳光数学名师工作室(ID:clhmath)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像一个普通的老师一样,只知道讲完新课后,按部就班地讲现成的题目,甚至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给学生进行机械训练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也没有很好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质的飞跃,老师的业务水平也只停留在我会讲这道题,而不会去认真思考这道题的内涵及外延,永远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直到最近读了陈老师花费五年心血,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出版了这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试题研究母题60题》之后,细细品味,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惧怕的那些难题,其实就来源于教材,源自基础。这本书真的让老师重视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做一题,得一法,追求其通性通法,最优解法,做到有的放矢!
全书共有十一章,60道母题。什么是母题呢?我个人认为母题应该是一类题型的根源,来源。而这本书的母题都是来源于数学教材。所以它不仅适合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来用,更适合教了多年的老师,对于那些学有余力,对数学感兴趣的优生也是适合的。我惊讶于陈老师的理念,能够把十大核心素养以60道母题为载体,向读者以这种方式呈现。
可以说,二次函数是学生最怕的题目,因此我拿到这本书,我首先看了第八章的二次函数,  这一章节分为6个小节,包括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操作,基于情境的二次函数问题,基于建模的二次函数问题,基于探究的二次函数问题。
在母题38这一节,一道母题有十一道改编题,母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5页例3,怎样移动抛物线 就可以得到抛物线
比如改编一,将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求 的值。解答过程介绍了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将两个二次函数解析式统一化为顶点式,确定平移方式;方法二是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则求解。教师可以自己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
再比如改编三,原题是已知抛物线 的顶点为
(1)将抛物线 关于原点 作中心对称变换,请写出变换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抛物线 与抛物线 关于 轴对称,写出抛物线 的解析式;
②抛物线 与抛物线 关于 轴对称,写出抛物线 的解析式。
(3)在(2)中,抛物线 轴向交于 两点,点 在点 的左边,将抛物线 向右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记为 的顶点为 ,当点 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时,求抛物线 的解析式。
解答过程每一小题都给了两种解法, 一种方法是将函数解析式化成顶点式,根据原抛物线的顶点和变化后抛物线的顶点之间的关系,求出变化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另一种是根据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确定自变量 和函数值 的变化规律。比如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则函数值 变为相反数 ,而自变量 不变,也就是抛物线 关于 轴对称时,函数值 变为 的相反数 ,即 。两种不同的解法,都向读者呈现了母题的作用,平时教学如果能这样去挖掘教材后的题目,在此基础上作适当改编。讲题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且充分体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再如母题41,基于探究的二次函数问题,母题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7页第1题,原题是研究已知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围绕着字母系数对函数图像的作用,改编设计了一系列的的二次函数,由确定系数到待定的系数,分类逐个地对二次函数各项的字母系数对图像的作用进行了探究,这些平日里学生非常害怕的所谓参数的问题,在这样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徐徐道来,完美呈现了解决这种问题的一般思路。如果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这样去思考探究二次函数的本质特征,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大提升。阅读二次函数这节中,我觉得所有的二次函数压轴题虽然看似很难,其实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本质的慧眼和能力,最终需要的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数学素养的形成。只要我们用好教材,回归课本,将教材上的题目进行有目的变式,让学生会一题,得一法从而通一类,必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也更好地体现课标中数学十大核心素养。
我敬佩陈老师及陈老师带领的团队,更能理解陈老师出版这本书的良苦用心——用好教材、回归基础、减轻师生负担,教学回归教育本真!这应该是我们当下教师要做的。正如朱熹 《观书有感》中写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母题60题》就是源头,帮助我们更好地用好教材,促进数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也非常幸运能第一时间拜读这本书,写下自己的零星感悟,还请同行批评指正!


目录和样章

<<< 滑动查看目录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