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固废观察
固废观察,是原上海环境院董事长张益创办的公众号,将每天与朋友分享垃圾处理、污泥处置、土壤修复等专家观点和热点资讯。欢迎关注,期待交流(管理号ID:zhyi1616),感谢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固废观察

神速 | 48小时,他们把工厂改造成了医疗废物处理厂

固废观察  · 公众号  ·  · 2020-03-02 08: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多人都会担心: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和废物会怎么处理?武汉有一家工业废物处理厂,临危受命,经过48小时爆改,开始处理医疗废物。

48小时爆改,临危受命处理医废

武汉北湖云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工业废物处理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市医废处理处于超负荷状态。当地环保局找到这家工业废物处理厂,请他们帮忙处理医疗废物。

在交通封闭、无法购买改造材料的情况下,工人们只能从其它车间拆卸零部件进行设备改造,以便适合处理医疗废物。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医废处理区域的改造。

当被记者问到,之后再改回原样是否要有额外支出, 总经理梅钢 表示,现在不能谈钱。 作为武汉人,如果不救自己,不可能只等着人家来救。

“危险,也要有人干!

然而,工业废物和医疗废物在处理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公司面临着诸多调整。

首先就是人员心理。 梅钢向员工如实说明了情况,取得了大家的理解,并且承诺,一旦员工感染,除了国家的保障措施之外,在公司层面额外给予福利保障。有了“兜底”,员工们心里有了底,站出来主动请缨。

其次就是消毒防护。 由于医废的包装形式,如果使用原有的机械上料,容易弄破医疗废物的密封包装,形成传染,所以需要人工上料。人工上料,和医疗废物近距离接触,危险性很大。

为了防止传染,公司把最高级别的防护装备给了一线工作人员,并且在各个环节严格消毒灭杀。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一线工作人员被感染。

工人师傅表示,自己每次工作,都要处理400桶左右的垃圾。然而,问到工人师傅是否知道工作的危险性时,他回答: “危险怎么办呢? 总要有人干。

从替补队员、助攻队员,变主力队员!

这家工业废物处理厂,临危受命,处理医废。从普通医废到新冠肺炎的医废,从处理本区医废到处理5个区的医废,这家工厂负责人说他们从替补队员、助攻队员变成主力队员。

抗击疫情的战场上

还有许多这样不为人知的英雄

向逆行者致敬!

延伸阅读
Read more

截至2月29日24时,全国确诊79968例,武汉市累计确诊达到49122例。

庞大的确诊人数背后,是数不胜数的医疗垃圾。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已经超过了98508吨。

这些受到污染的医疗垃圾,如果不经过严格处理,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

而承担这项艰巨任务的,是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人员。

资料图:工人“全副武装”作业。张浪 摄

他们以少量的人数,做着繁重且危险的工作,一天工作12个小时。

累倒还是次要的,更可怕的是,来自污染物的病毒威胁。

这些医疗废物包括用过的防护服、手套、口罩、医疗用具甚至还有病患的呕吐物。

直接跟医疗废物打交道,相当于直面成千上万的病毒堆积物,唯一能保护他们的仅仅是一套防护服。

“有时候装有医疗废弃物的垃圾袋受挤压会突然炸开,严重威胁了我们的安全,但是为了确保院区所有人的安全,我们只能不惜一切代价了。”

负责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的周师傅说。

一句“突然炸开”让人毛骨悚然,一句“不惜一切代价”又让人红了眼眶。

他们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仍要勇往直前。

他们被抽调去做最危险的工作,毫无怨言,有的人甚至瞒着家人主动申请做志愿者,是责任,是勇敢,更是善良。

环保人,保护的是环境,更是人们的生命。

灾难之下,有的人位高权重却临阵脱逃,有的人默默无闻却临危受命。

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大话。

【做垃圾分类,找环联生态!


“上海环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承接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宣传培训和监管考评等业务,资深专家领衔,专业团队打造,为你量身订制好方案、助你分类无忧见效快。


践行新时尚,环联帮你忙!

近期热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