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外部压力加大,内部政策调整
5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企业减税降费专题座谈会,就减税降费实施实际情况听取部分企业的感受。海信集团、三一重工、特变电工、中建一局、中通快递、传神语联网、顺丰控股、中国铁建、江淮汽车等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下的代表性公司出席会议,向总理汇报了认为今年国家减税降费力度超出预期,企业税收负担减轻的实际感受。
本周美国正式宣布了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的实施决定,贸易谈判的曲折再现。2018年12月中美阿根廷G20会晤逆转了贸易战的走势,使中美双边贸易关系重回缓和的方向,之后双边的多轮谈判均给外界强化了这种缓和的预期。但随着谈判的深入,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关键利益,谈判的难度加大,在双方的拉锯下,也采取了边打边谈的策略,动摇了对于贸易谈判乐观的预期。我们认为贸易战的争端是长期的,未来不排除美国继续对中国施压的进一步关税措施,而对于原则问题,根据刘鹤副总理的表态来看,中国政府将不会做出让步。
我们认为这种最坏预期已经在2018年的市场中得以体现,短期会出现对市场的负面波动,但也无须过于悲观。此外,一旦外部环境严峻,内部政策预期将会加码对冲。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税负降低将拉动就业,间接促进消费,改善需求,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
除此以外,国企改革、扩大开放、鼓励创业创新等措施也将改变市场预期,促进高质量发展。
对于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基调不变,依然是坚持房住不炒,所以从目前来看房地产不是未来政策发力的方向。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的表态证明监管对于金融政策对于地产的影响是非常关注的,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的跟踪监测也比较密切和谨慎。2019年Q1全国新增房贷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下降3.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5%,增速下降了2.4个百分点。所以对于房地产总体紧控的政策导向还是成立的。
3.2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基础
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在会上他作了《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基础》的讲话,
强调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以及要通过深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其实现。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主要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综合性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向。
对于对外开放无论是扩大外资流入市场还是允许外资控股机构,都是致力于将A股市场国际化的努力。未来在投资决策时,适应国际成熟市场的风格将成为一种趋势。对于资本市场综合性改革,这是软件、硬件的全方面改革。完善基础制度,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减持、分拆上市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上改进。易会满强调下一步“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进一步提高资本形成效率,助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突出,未来在投资上,由于供给增大,精选核心标的的重要性提升。在软件上,改革坚持增量和存量并重,在增量上通过严格上市,在存量上通过严格退市、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并购重组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经济下行和国企改革的背景下,通过M&A去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一种可能性极大的选择,可以关注并购重组的机会。
5月10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3号——重大资产重组》,“加法”与“减法”并重。在加法上,完善内幕信息防控机制、完善业绩补偿协议、做好重组完成后业绩承诺、商誉减值测试情况、并购重组的相关环节进行充分信披的工作。在减法上,删减原重组停复牌相关规定、简化信息披露要求、增加核查弹性,优化重组“冷淡期”安排和相关说明会机制,删减操作性条款,简化与其他规则重复的部分条款。
在经历2017、2018年并购重组小年后,在经济下行、股市基本面承压的背景下,通过并购重组改善上市公司质地是重要的选择,我们认为今年的并购重组或将加速,但是会避免2014-2016年那种低质量并购重组给未来带来商誉减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