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英伦圈
我们邀您,品味在英国; 我们陪您,生活在英国; 我们随您,探索在英国。 在英伦,用爱围成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国那些事儿  ·  老哥砸300万办寻宝游戏!全美埋宝藏,只等有 ... ·  3 天前  
英国报姐  ·  我最喜欢的cp类型be like: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英伦圈

【英伦职】超过80%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80年代仅为5%

英伦圈  · 公众号  · 英国  · 2017-04-26 04:59

正文


根据统计资料,越来越多的在西方国家学习的中国大学生毕业后回国。2016年,有82.23%的大学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而2012年的数字是72.38%。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国内更容易找工作。中国学专家米哈伊尔·科罗斯基克夫就西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向卫星通讯社做了介绍。



目前的情况,如果和上世纪80年代作比较,那差别就更大了。要知道,80年代时从国外进修后回国的学生不超过5-10%。回国者数量增加的原因在于,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无法接纳如此多的中国毕业生了。


20年前,大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因为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留学费用高,去那里学习主要靠奖学金。但现在很多家庭有能力为自己的孩子付费上学,因此学生数量剧增。2016年,在美国共有32.8万注册中国大学生,但2006年的学生数量仅为6.25万人。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南华早报》介绍,父母可凭借资源和关系帮助归国大学生找工作。但归国人数增加还有另外的原因。最近20-30年时间里,中国出现了高收入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需要高水平的专家,尤其在高技术领域。同时,商学院毕业的金融、经济和管理专家也是市场上的明星。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举行的宾大沃顿中美峰会见面会上,中国公司代表直接对此进行了阐述。沃顿大学是美国最为古老和著名的商学院之一,其金融系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院系之一。“我们非常希望,你们中的大多数人能够回国,因为中国经济需要你们。” 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忻在见面会上这样指出。

从西方高校毕业的中国大学生还希望国内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能更多些。《生意人报》记者哈伊尔·科罗斯基克夫解释说。政府已经通过《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此框架下,计划将更为复杂的产品生产本土化。比如机器人、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等等。为完成该计划,准备在10年时间里支出大约2.2万亿元人民币。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公司,不仅准备支付高工资,同时还计划给中国员工提供可与西方公司相媲美的自我发展条件、保险和其他优惠。



卫星通讯社与一些在国外获得毕业文凭的中国青年代表进行了对话。

王女士今年28岁,2015年起在中国一家顶尖通讯企业工作。她从大学本科开始在荷兰读书,后来又在英国上了研究生。王女士告诉卫星通讯社,自己18岁就出国,在国外一共学习了7年,后来又工作了1年。


她说:“我研究生学的是法律方向,本来的梦想是加入国际组织工作,我也在欧洲的国际组织实习过,但最后觉得还是要回国,因为我很想回家,而且中国现在也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王女士并未向记者透露她的具体收入,只是强调“工资很高,但我的公司也以加班闻名”。王女士表示,在国外留学7年,父母的支持非常重要,她并未透露这段留学生活的总共花费,只是表示“肯定超过100万元”。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联系到的另一位“海归”是马先生,他对记者坦言,自己大学毕业于北京一所并不知名的高校,然后找工作处处碰壁:“那时候我就想,我喜欢日本的文化产业,反正也找不到工作,就学日语去日本留学吧。”于是马先生在2010年赴日留学,从语言学起,然后进入东京的一所艺术类学校学习影视制作。


不过,与一般人出国留学在学历上不同,他在日本读的还是本科。经过4年学习后,马先生返回中国,如今在北京一家从事电竞行业的公司工作,月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谈起回国的原因,他说:“留在日本对中国人来说太难了,我的语言水平能和日本人聊上三天三夜,但融入当地社会还是不可能的。”不过马先生虽然对回国的决定并不后悔,但北京糟糕的空气质量有时也会让他怀念东京,“还有就是日本人素质真的很高,这个现在中国确实比不了”。



张女士去年被美国波士顿一所大学的传播学硕士专业录取,她是在工作2年后才赴美留学的。她说:“我在中国读的大学很好,所以之前在国内的工作也不错,但我是真的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她告诉卫星通讯社,明年毕业后一定不会着急回国,因为出都出来了,就尽可能多待几年。她说:“我也知道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但我不会轻易放弃。我现在并没有决定以后是不是留在美国。但我想,争取至少拿了绿卡再回去吧。”


(英伦圈推荐,原文刊载自圈哥的小伙伴“欧洲时报内参”oushi1983,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