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腊八粥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祭祀的习俗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
到汉代时,“腊祭”中加入了“驱傩”的活动,以此祛除邪气,这时“腊祭”也被固定到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到南北朝开始才将“腊日”固定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腊八节”也因此得名。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等。
而如今,每逢腊八,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当天一定要吃一碗腊八粥,各种米、红豆、核桃、白果、枸杞、葡萄干……数不清的杂粮干果,在慢火中炖成一锅甜蜜粘稠的粥,这一天走在路上都能闻见腊八粥的甜香,一大早吃碗腊八粥让自己在甜蜜中沦陷。腊八时为家人上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腊八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据资料上的记载,相传在古代,进入腊月商户们就要清账了,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和气生财”,商户们要催要欠款,又不想伤害生意伙伴间的和气,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就会派伙计上门去送腊八蒜,“蒜”,与数学中的“算”音同,暗示对方该还钱了。腊月廿三,催账会催得更紧,但到了腊月三十,就不会要账了。所以,腊八蒜含有算账清账的意义,“腊八算”也由此而来。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过完腊八,年味也就越来越重了,
腊八时节,亲人相聚,素食热粥,
生活的热气莫过于此。
民歌唱: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外的游子想说:
“爸妈爸妈您别急,
过了腊八,团圆的日子不再远。”
而对于深耕于旅游行业的一线工作者
蜗牛景区管理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图片素材来源互联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驻场管理 专项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