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ISer last
GISer last 公众号 主要以分享互联网数据资源为主。也分享过GIS、FME等技术教程方法。我个人对于大数据资源、可视化制作、地图制图等方面有很大兴趣,也会分享个人的一些应用和教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地震台网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6级地震 ·  13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降雪、大风,气温下降5~8℃ ·  15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这12种首次违法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乌鲁木齐,上榜前三! ·  3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3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ISer last

成果速递||城市化对城市热岛的影响

GISer last  · 公众号  ·  · 2025-01-17 22:28

正文


城市化对城市热岛的影响:使用 Google Earth Engine 和 CA-Markov 模型(2005-2050)对中国天津市的预测方法



导读



本期为大家推荐的内容为论文《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Urban Heat Island: Predictive Approach Using Google Earth Engine and CA-Markov Modelling (2005–2050) of Tianjin City, China》(使用 Google Earth Engine 和 CA-Markov 模型(2005-2050)对中国天津市的预测方法),发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期刊上,为了便于为了便于大家学习交流故将其核心内容推送在此平台。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天津市的 城市热岛(UHI) 强度与 土地覆盖特征 之间的关系,研究了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对绿地和 地表温度(LST) 的影响。通过对2005 - 2020年的空间图像热波段计算LST,发现建成区增加、农业区减少,研究区域平均地表温度上升,植被覆盖增加为负。预计2020 - 2050年地表温度将上升,高温区域呈空中分布,城市化方向决定其路径。研究指出森林和水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最佳,城市管理者应避免开发裸地。未来研究应关注快速城市化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发现,随着天津市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显著影响了地表温度(LST)。从2005年至2020年,建成区增加了5.94%,导致温度上升1.5%。到2050年,地表温度预计将增加9.5℃。建成区的LST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成为热岛效应的主要来源。水体和植被具有显著的降温效应,其中森林和水体的作用尤为显著,但城市化导致这些区域减少。裸地和低洼地区的LST显著高于水体和植被区域。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到2035年和2050年,城市扩展将继续蚕食植被和水体覆盖。预测表明,2050年建成区温度可能超过44℃。研究指出,植被覆盖的增加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和保护水体,天津市的环境可持续性有望改善。快速城市化可能对公共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更多挑战,需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健康的具体影响。





图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LUCC) 类别地图

研究揭示了城市化进程对地表温度(LST)和城市热岛效应(UHI)的显著影响,为了解如何缓解由城市扩展引起的局地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建成区、植被、水体)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降温和气候适应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本研究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和CA-Markov模型,通过遥感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温度,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城市环境研究中的强大应用潜力。研究的方法论可推广到其他城市和地区,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论文基本信息



刊物信息: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IJERPH)专注于环境健康、公共卫生、环境科学、社会科学与健康、城市与工业环境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科院SCI分区中其隶属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领域Q2区公共卫生与环境健康(Public,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领域Q2区。在SCI“环境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该期刊处于Q2区。最新影响因子(2022年,来自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4.614;5年影响因子5.063。IJERPH在环境科学和公共健康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跨学科研究领域,其文章常被引用作为政策和实践的参考。

期刊卷号: 2023.Int.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3, 20,2642. https://doi.org/10.3390/ijerph20032642


作者信息:

1 . Nadeem Ullah: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城市气候智能计算
2. Muhammad Amir Siddique: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城市空间与城市形态分析

3. 丁梦月: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群行为

4. 薛云(Sara Grigoryan):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群行为、城市院前急救设施规划

5. Irshad Ahmad Khan: 西班牙巴塞罗那08193贝拉泰拉,加泰罗尼亚自治大学(UAB)校园,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CRAG)CSIC-IRTA-UAB-UB

6. 康志浩: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社交媒体与空间感知

7. 邹尚恩: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数据科学

8. 张天霖: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方向为城乡公共空间与人群行为

9. 胡一可*: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教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公共空间与人群行为、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

10. 张雅卓*: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副教授, 景观设计及相关研究。




研究成果展示



摘要

城市化带来了诸如地表温度上升等不利的环境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天津市城市热岛(UHI)强度与土地覆盖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对绿地和 地表温度(LST) 的影响。土地覆盖特征分为五类:建成区、农业用地、裸地、森林和水体。通过分析2005年至2020年间的空间影像热带,计算了地表温度(LST)。研究发现,建成区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农业用地减少了11.90%。研究区域的平均地表温度从23.50℃上升至36.51℃,建成区的温度上升了1.5%,但植被覆盖增加的效果为负。从2020年到2050年,地表温度预计将增加9.5℃。高温区呈现出分布扩展的趋势,其路径由城市化的方向决定。研究表明,通过增加森林和水体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而开发裸地可能导致环境恶化。土地覆盖变化引起的地表温度上升表明该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本研究为天津及其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此外,未来研究应关注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

关键词: 地表温度、城市热岛、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城市规划与发展、生态评估、城市系统



1.研究思路

1.1提出研究问题: 城市化对城市热岛(UHI)强度和土地覆盖特征的关系,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绿地和地表温度(LST)的影响。

1.2 构建研究框架: 以天津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覆盖特征分为五类,分析2005 - 2050年期间的变化。

图1:研究方法框架


1.3 研究方法选择: 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的卫星图像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法、皮尔逊相关分析、CA - Markov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

1.4 数据分析: 计算不同时期的LST、分析LUCC变化、进行精度评估、预测未来趋势等。

1.5 得出结论: 建成区增加、植被覆盖增加为负,LST上升,UHI受土地覆盖变化影响,未来需关注城市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等结论。



2.研究结果


1. 2005 - 2020年LUCC(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变化

建成区面积增加,2005年为15.46%,2010年为17.80%,2020年为19.56%,2050年预计为22.72%。

(1)低地面积减少,2005年为18.43%,2010年降至12.52%,2015年为11.89%,2020年为10.21%。

(2)耕地面积从2005年的26.10%迅速增加到2020年的28.95%,其他土地从26.47%降至26.10%,耕种面积从2005年的10.72%降至2020年的7.98%。

(3)水域面积在2005年为1.21%,2010年为0.92%,2015年为0.87%,2020年为0.68%。

(4)2005 - 2020年期间,建成区和耕地分别增加了15.45%和1.64%,低地减少了13.73%,约11.45%的低地转变为建成区。

(5)LUCC地图的总体精度在2005年为84.39%,2010年为90.43%,2020年为94.11%;Kappa系数分别为0.79、0.87和0.92。


图2:(A) 显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面积,(B) 2005-2020 年期间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比例变化。


2. LUCC与LST(地表温度)的关系

(1)LST受LUCC显著影响,热点数量和分布随LUCC类型(特别是城市扩张)而增加。

(2) 2005 - 2020年期间,建成区平均温度最高,其次是低地、耕地、植被和水域。

(3)建成区的平均LST在2005年为38.43°C,2010年为38.99°C,2015年为41.86°C,2020年为44.80°C;2005 - 2020年期间,建成区温度先下降4.12°C,后在2010 - 2020年上升了6.82°C。

(4)低地的LST在所有LUCC类别中位居第二,2005 - 2010年下降了3.38°C,2010 - 2020年变化不显著;耕地的LST在2015年为31.04°C,2010、2015和2020年分别上升到31.98°C、32.63°C和33.75°C。

图3:(A)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LUCC) 类别地图:(i) 水,(ii) 植被,(iii) 森林,(iv) 城市,(v) 贫瘠土地,(vi) 农田;  (B) 地表温度 (LST) 分为五个热类别:(i) <20 °C、(ii) 20–25 °C、(iii) 25–30 °C、(iv) 30–35 °C  ,以及 (v) 2005 年至 2020 年研究期间,每隔 5 年,天津 >35 °C


(5)2005 - 2020年,耕地LST下降了3.85°C,而在发达地区增加了15.35%;植被区在2005 (6)2010年LST下降了5.32°C,1999 - 2015年上升了6.83°C。


图4:2005-2020 年 (A) LUCC (km2) 和 (B) LST (°C) 变化检测的空间分布图


(7)所有LUCC类别在2010年的LST最低,水体和植被区的平均温度总体最低;城市地区和水体之间的最大温差为14.35°C。


图5:(A)2004-2019年地表温度分布及(B)地表温度(LST)比例变化。


(8)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LST与人口密集/发达地区存在统计关联,与森林地区联系紧密;与城市建成区有显著正相关,与荒地负相关且不显著,与耕地和农田呈乐观但可忽略的相关性。


图6:2005年至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温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


3. 不同LUCC下LST变化的差异

(1)2005 - 2020年期间,所有LUCC类别的平均LST值均显著增加,但建成区和裸地的LST更高。

(2)建成区的LST从28.86°C上升到37.23°C,裸地区域从21.56°C上升到25.01°C;过去二十年,建成区和裸地区域的平均LST分别上升了约9°C和4°C。

(3)植被区的平均LST在2000年为21.31°C,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5.98°C;水体的LST从20°C上升到24.45°C。


4. 预测LUCC和LST情景的验证

使用CA - Markov模型估计2020年的LUCC和LST,比较预测和估计地图,所有参数的平均误差值约为12.86%,所有Kappa参数、准确率和总Kappa值均高于0.80。


5. 2035年和2050年预测的LUCC

(1)根据预测的LUCC地图,如果建筑趋势继续无规划发展,城市地区的增长将集中在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到203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7%。

(2)植被覆盖将从2020年的12.82%下降9.62%;LUCC将面临建设用地增加20.51%,低地、植被覆盖和水体分别显著减少10.87%、9.62%、8.32%和2.45%。

(3)预测2035年和2050年建成区西北部和中部将出现更高温度,分别为41.56°C - 44.34°C;将温度区分为五类,LST在过去二十年(2005 - 2020年)有所增加,城市地区影响LST的普遍性,UHI(城市热岛)效应将随着城市地区和植被覆盖的减少而增加。


图7:2020 年 LUC 和 LST 的分类地图,以及 2020 年、2035 年和 20 年的预测地图



3. 研究 结论及讨论


3.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天津LUCC对地表温度(LST)的影响,发现建成区面积增加5.94%使温度升高1.5%,植被覆盖增加10%呈负相关,LUCC对城市热岛(UHI)有冷却和升温的不同影响。城市发展规划应减少气候变化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和城市气候的影响,且要考虑多因素间关系。

3.2 研究的创新性: 采用CA - Markov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景观动态对温度的贡献,综合多种数据与分析方法,对天津LUCC与LST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且预测了2035和2050年的LUCC和LST情景。

3.3 研究的不足之处: CA - Markov模型在预测LUCC和LST时存在局限,若之前模式不一致则预测不准,不能对栅格数据集提供准确空间预测,输入参数未按标准加权,难以准确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城市化相关因素。

3.4 研究展望: 可进一步研究基础设施压力、快速城市化相关的公共健康问题。深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区域气候影响的具体机制,量化分析相关参数,研究如何制定更有效的城市降温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教育促进生态资源发展。

3.5 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天津LUCC对LST的影响,为城市景观规划提供指导,展示了不透水和绿色区域间景观连通性对LST的影响,对改善城市规划、应对热应力、发展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