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一,先祝大家新春快乐!
上次更新,我在 2018 总结里把「觉知」作为关键词。这篇文章,我想聊聊 2019 年的关键词:「不设限」。
我们先从「人设」聊起。
人设,是个枷锁
人设的定义是什么呢?我在想,人设就是「预期」。
一个人的人设,就是所有人对 TA 的预期总和,更确切的说,是对其行为的预期总和。
比如说,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内向的,本质上,是设定了他不倾向于袒露想法、不擅社交、不太能准确表达的行为预期。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个预期,调整跟这个人相处的方式,比如接受他在社交场合比较安静,或者尽量不让他做公开讲话。
不过我们可能忽略了,人设也包括了「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预期」。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这个人即使原本不是那么内向,但由于人设的存在,其他人的行为其实不断加强了他对自己的行为预期(即自我暗示)。内向这个人设会不断固化,直到无法改变(或者说,忘了可以改变)。
你说,人设是不是个枷锁呢?
试着让自己感到意外
这个枷锁的具体影响在于,它会扼杀掉很多可能性。
一件事还没做,我们就容易因为人设,先告诉自己「我不行」「我不适合做这个」,不去迈出第一步。
有句话说:世界上最大的遗憾,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关键是,不迈出第一步,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
所以,试着去打破人设、打破预期、打破枷锁,尝试一些从没做过、让自己也感到意外的事,也许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之前收集了几个相关的句子,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丹尼尔·伯恩罕:别做小计划,它无法让人热血沸腾。
雷·达里奥:永远不要因为你觉得某个目标无法实现就否定它。
亚瑟·克拉克:发现极限的唯一方法,就是尝试一些不可能的事。
做事,不要做「人」
这一部分的标题和灵感,来自万维刚老师的专栏文章。*在此特别感谢《精英日课》专栏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这篇文章指出,如果我们为「认同感」(约等于本文「人设」)努力,其实是一种固定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的体现。
固定思维模式,就是琢磨自己是个什么人,也就是认同感。而成长思维模式,考虑的则是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事儿。……坚实的认同感得有自信作为基础。自信不是来自别人告诉你你是什么人,或者你自己想做什么人 —— 自信来自一次一次把事情做成。
假设新的一年想做些改变,与其说「我不想那么内向」「我想要更健康」,不如说「我计划每个月约一位没见过面的朋友吃饭」「每周我希望有三天做 15 分钟的运动」。
把为「人设」努力,转向为「行动」努力。
换句话说:不是因为你是个怎样的人,所以去做怎样的事;而是因为你做了怎样的事,才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当我们转变了思维,就会发现「人设」这个东西从枷锁,变成了一个可以塑造、不断演进的东西。
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分享给你。愿你我的新年,都不设限。
谢谢读到这里 希望对你有价值
赞、评、转、赏 请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