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合
智合,一个有温度的法律新媒体。以敏锐慧眼洞察行业起落,以法律视角解读社会热点。行业研究,律界波澜,热点时评,实务技能,我们只传播有价值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急招制片助理/项目策划,直推进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合

律师哪些行为被投诉最多?

智合  · 公众号  ·  · 2024-12-13 18:30

正文


作者 | 万笑天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一名时年76岁的律师受到处罚。 1945年出生的福建律师何某某,因违规收费——收取当事人20万元但未出具收款凭证,也未将款项转入律所账户,在2021年,受到停止执业6个月的行政处罚。


上海一家律所,因雇人介绍案件,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所雇的一名无业人士,为该所介绍6个案件,涉及律师费2.5万元,其中一半支付了提成费用。


以上对律师、律所的惩戒案例,公开发布在司法部网站上,时间从2017年5月到2021年5月,整4年。


这一举动源自2016年12月,司法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建设的意见》,随后,全国律协于2017年2月印发了《关于律师协会成立维护律师执业权利中心 投诉受理查处中心的通知》,要求当年3月底前,各省和设区的市律协,完成“两个中心”的建设工作。


2017年年中,司法部和全国律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惩戒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完善惩戒公示制度,自当年5月起,全国律所和律师违法违规执业,受行政处罚、公开谴责以上行业惩戒的决定一律在司法部网站公开,向社会披露。


七年过去,维权惩戒工作从每月统计详细数据,变为每年公布典型案例,不变的是维权惩戒的内容。

被处罚的原因

司法部政府信息公开中有一项“处罚/强制”, 2017年5月1日起开始公开律所、律师的处罚案例,其中还包括一些鉴定人、公证员的处罚。最近一次案例公开在2021年5月19日,5年中公开共756件。


律师被处罚的较普遍的情况是,违规风险代理、违规收费,还有的是因刑事犯罪,罪名则多种多样。有律师因犯危险驾驶罪或诈骗罪,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因与相关司法人员勾连,会有行贿罪、受贿罪,此外,有贪污罪、虚假诉讼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奸罪等。


当然,还有针对律师执业的特定罪名。如有律师,因犯辩护人毁灭证据罪受到刑事处罚,或犯辩护人妨害作证罪,被处吊销律师执业证书。


能看到原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被处罚。 1969年出生的张某某,他从吉林省吉林市一区法院离任两年内,在天津一家律所执业并代理案件,在2020年被处停止执业两个月。


类似的有,1967年出生的陈某某,1984年至1995年在检察院工作,1995年底被辞退,4年后开始律师执业,期间担任了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辩护人,从2017年以来代理这种案件16件,2020年被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还有常见的违规情况是,律师在会见时传递香烟、信件等。 海南律师林某某,因在会见在押人员时,为其递送香烟带入监室,被处停止执业三个月。


被传递的物品还有家属的照片、书信。2020年1月31日,山西运城司法局收到盐城司法局两封公函,一名律师在会见时,将印有母亲和另一亲属照片的纸张递交给在押人员,造成在押人员情绪波动,影响正常监管工作,印有照片的A4纸在监室被监管人员搜出。


几天后,另一律所的律师,在会见法院关押的诈骗罪嫌疑人时,将其弟弟的书信传递给他,“一分钟即被值班干警发现没收了书信并终止律师会见。”两名山西律师被处警告的行政处罚。



不过,不同地方或视情况处罚力度不一。山西太原律师在北京昌平区看守所会见时,递交给涉嫌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其女友“一张写满字迹的A4纸”,后被太原司法局处停止执业6个月的处罚。被罚更重的是,一名杭州律师,在会见时将手机带入,让犯罪嫌疑人与妻子通话,时长1分40秒,被处停止执业7个月。


法庭上下的一些违规行为均有涉及。如广东律师黄某某在庭审中,认为法官有意针对,多次大声质问主审法官,法警多次进入,他未能保持冷静,仍发泄情绪,最终被处停止执业6个月。


四川律师周某代理案件中,在未掌握证据的情况下,“恶意揣测承办法官等与对方当事人存在不正当利益往来”,使他的当事人到相关部门信访,造成不良影响,被处停止执业6个月。


这些案例中,律所被处罚的情况,多涉及一些程序性违规而被警告,如,不按照规定办理律所合伙人变更,或因对律师、业务管理不当而受到连带处罚。

维权惩戒整体趋势

由于全国律协还印发了《关于按月报送律师协会维权惩戒工作情况的通知》。 2017年、2018年,全国律协公布了部分月份维权惩戒的具体数据。2017、2018年各月和整体维权惩戒情况,各类侵权和投诉事项占比基本一致。


如2017年10月,当月全国律协投诉中心收到投诉13起,各省律协和设区的市律协投诉中心收到投诉641起,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投诉最多。 投诉量最多的前三类是:代理不尽责行为、违规收案收费行为和其他(酒驾、交通肇事等非执业行为),前两者在之后的公开通报中,始终属于最多的投诉类别。


至于维权的情况,2017年底,时任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在受访时说,截至当时,全国律协和各省、设区的市律协维权中心,共收到律师维权申请460起,其中受理377起,已成功解决142起。


各地维权中心共收到维权申请388起,受理355起, 其中律师执业权利被侵权类型分别是: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控告权,以及会见、通信、阅卷、收集证据和发问、质证、辩论、提出法律意见等合法执业权利受到限制、阻碍、侵害、剥夺的最多,有164起。


其次,受到侮辱、诽谤、威胁、报复、人身伤害的76起;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违反规定打断或者制止按程序发言的6起;被违反规定强行带出法庭的6起;被非法关押、扣留、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人身自由的12起;其它妨碍其依法履行辩护、代理职责,侵犯其执业权利的94起。


2018年1月,全国律协发布的维权惩戒工作通报显示,各项比例与2017年几乎一致。各地律协投诉中心1月收到投诉724起,投诉最多的前两位是,律师代理不尽责和违规收案收费。


各地收到的维权申请51起,受理46起。最多的为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等受到限制、侵害,有32起;受到侮辱、威胁、报复等的6起;被非法关押、拘留等的2起,其他妨碍依法履行辩护的11起(如不予立案、歧视性安检等)。



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律协投诉中心累计接待投诉3629起,受理1426件,作出处分决定248件, 其中代理不尽责、违规收案收费仍是最多,其次是以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案。 且相较此前几年,惩戒力度有所加重。而维权情况,上半年各地累计受理291件,最多的侵权类型与此前一致。


2019年后,律师维权惩戒的具体数据公开减少,代之以分别举出若干典型案例。据法治日报2021年10月报道,截至当年6月,各律协维权中心接收维权申请2267件,已解决律师维权案事件1252起。另外,5年来,全国律协和各地律协共作出行业处分决定2927起,其中给予中止会员权利的638件,取消会员资格的206件。


全国律协官网上公布的最近一次维权和惩戒典型案例,在2023年11月,消息称,从全国选取了维权惩戒典型案例各十起予以公布, 维权典型案例主要涉及,会见权、阅卷权、人身权,以及协助律师解决立案难问题、协助律师实现排期避让等。惩戒典型案例主要涉及,律师违规收案收费、代理不尽责、与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交往、以不正当方式影响案件依法办理等问题。


部分地方律协也在持续公布律师维权惩戒情况,如四川省律协,各类情形占比与此前全国的基本一致。


2024年11月,四川省律协召开年度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维权惩戒情况:第三季度收到维权申请10件,侵犯会见权、阅卷权等4件;其他妨碍依法履行辩护等权利的4件;侮辱、诽谤、人身伤害2件。维权总数较此前一季度有所减少。投诉中心接收228件,受理、立案223件,其中除“其他”外,最多的为违规收案收费,有66件,次为代理不尽责31件,另有利益冲突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等。


贵州省律协对2017到2023年的惩戒案例进行汇编,在行业开展警示教育。在其2022年惩戒案例汇编的序言中提到,编印的惩戒案例教育取得一定效果,“近两年全省投诉和处分案件的比例明显下降。”


从贵州律协发布的消息可知,全国律协到近期还会下发月度律师协会维权惩戒工作通报、年度律师协会维权惩戒工作情况报告给省律协,公布相关典型案例、做法。




本文作者

万笑天

智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关注行业发展与律师动态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