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利率这么低,我们聊点底层的东西
宏观环境萧条,虽然这个词不太提,大家体感就是很萧条,经济的问题就是消费不足,本质就是信心不足。
我们聊点别的,为什么信心会这么不足。
信心不足原因就是对于经济本质或者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从企业端来看,没有回报的项目,不投,也不能投,资本逐利,哪怕没有利,拿到名也行。
现在名利都没得图,还可能出事。
企业不投资,就没法扩大再生产,工厂运营就要降本增效,员工福利待遇必然下降。
我们看到很多行业的报表,利润增速不错,但这些钱并不是赚来的,而是省出来的。
故事讲不大了,也讲不圆了。
以前经济增长的时候,蛋糕足够大,从企业来说,投点什么,也不至亏大钱,或者说有投资回报的预期,那么做大做强的动力就大。
社会精气神也在向上。
这几年,基本看到是昏昏沉沉的士气,做不大蛋糕,就要讲分蛋糕。事实上,怎么分,最终怎么落地,也成了问题。
尤其是底层老百姓,能分多少?
公司经营不算好,就会裁员省人工,员工人人自危,那还有心思去消费?都想着攒钱过冬,熬过这个周期。
卸掉风险,卸掉杠杆。
员工不消费,最终就是库存越来越多,工厂为了卖货,就得降价,效益就变差,企业纳税就少了,地方财政就更没有钱。
最后就是什么?没错,就是通缩了。
这是最大的体感。
很多企业小老板,都在打听怎么润出去,很多人也在聊,在国内投资,赚不上钱,赚上了钱也不一定是你的。
去外面吧。
最近汇率有点崩,除了明面上的原因,我发现一个问题,购汇的方向一直比结汇的方向要强很多。
大家都想办法拿美元,境外拿到钱,根本不入境。
为什么?
不放心,把钱放在海外投资,内心反而更有安全感。
没错,就是安全感 ,现在很多企业老板们感到不安了。
不知道发现没有,现在很少有企业家公开发表各种观点,以及犀利点评,我记得以前很多,现在都不发声了。
原因是什么?没有安全感,因为言多必失了,说错了,一堆事,那就隐身吧。
刚开完乌镇互联网大会,看一下议程,台面上讲话都是官员以及组织,没有互联网大佬。
这是很新奇的现象。
不冒头,这是原则,冒头可能被跨省 ……
企业要做大做强,尤其是在过去20年,加入WTO,做市场化改革,在这个国情下,或多或少有点问题吧。
经济增长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事。
经济不好的时候,问题都会被放大,很多被倒查,很难不出点问题。
好不容易打下的家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睡得着?
老板如果自身都难保了,怎么考虑员工?怎么承担社会责任呢?
不景气,不消费,不安全。
打掉三座大山之后,本意是减负吧,行业乱象整顿是应该的,但是怎么去定义乱象,怎么去打板子,也是个学问。
我们讲规则,规则是人定的,这就很有学问了
一圈负反馈后,财政更没有钱,税务部门压力就很大,完不成业绩,就会采取措施,这里不多说。
嘉靖年间,抄沈
一石家,
丰盈财政,
抄严府,丰盈国库。
急而援,
掠之于商,以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