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青报旅游周刊
旅游产业的观察者、推动者、旅游资讯的收集者、分享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接入DeepSeek以后,我的Excel真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青报旅游周刊

回家过中秋,去你的“霸约事务”!

中青报旅游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9-24 10:38

正文

又是一年中秋节,你回家过节吗?

青小游扒出6年前中国青年报社作为主要出品方之一,与深圳市耕田文化传播公司、凤凰网联合出品的微电影《家在情在·我的中秋节》来看了一下。

发现6年前刚开始火的微电影与现在的微视频审美相比,只是微电影1.0版本,但想想6年前小游还在上高中,当时能拍这样的系列微电影已是相当前卫了。

撇开摄影手法与时长等技术性问题不说,青小游被剧中讲述的普通人的故事打动了,下面,快速听小游再讲讲这个故事……







就是这么老实的一家人,竟然也有敢 “顶撞” 老板的时候,原因是……

老马家有个传统

“我们家过中秋节一定要一起过,那可是雷打不动”

“我没想过发财,我就想回家过节”

“我家的习惯呀,一到中秋就要全家团聚”



但是总有些“掉进钱眼里”的人啊,他们定下的“霸约事务”,阻止老马家延续这个传统。

“我最恨的就是节日,这节日有什么意思嘛,这节日一多我就没有生意做,什么狗屁节日!”

“普通人才喜欢过节,老板从来不过什么节的,想发财就得有点境界嘛”

“中秋之夜,如果再赚不到钱,我们干脆跳楼去算了,今天我们的营业额一定要翻三番,三番!”



面对苛刻的老板,老马一家人毅然决然地坚守他们的优良传统—— 回家过八月十五,去你的 “霸约事务”!




回忆与现在

变与不变


赏心乐事我家院

以前吃团圆饭,大人们将桌椅搬到院落里

小孩子总是心急地问着饭菜什么时候做好

举杯共饮第一杯酒后,碗筷叮当作响

共享天伦, 等着圆月高挂

淡淡的桂香间,月光不知不觉早已倾泻下来

勾勒出树影的斑驳

传统的 老式冰糖月饼 ,是记忆中最经典的味道

青红丝、脆五仁,一边吃一边掉渣

还有皮薄松软的 广式月饼 甜而不腻

饭桌上的月饼一个个都切成小小的几块

按长幼顺序分好

馋嘴的孩子要把每个口味都尝个遍

才算心满意足

那时左右也不过

豆沙、枣泥、栗蓉、黑芝麻这几种吧

­­酒足饭饱,长辈继续唠着张家长李家短

孩子们便撒了欢, 在院子里跑啊跳啊

欢声笑语不断

或挤坐在一条长椅上

说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传说……

后来啊,吃团圆饭这个习俗渐渐走出了家门

省心方便的“下馆子”成了更多人的选择

各种精致的月饼礼盒花样别出

口味种类更是多到数也数不过来

不知道你最难忘的

还是不是那泛黄油纸、满口酥香

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哪种过节的方式更好,因为形式变了再多,不变的是阖家人 “但愿人长久” 的祈盼。

尽管老马家在中秋团圆路上有些许困难,但好在他们最终坐在一起吃了团圆饭。

天上月圆日,人间团圆时 ——自古以来就是国人极美好的情思。 可有时,月圆人难圆。为了生计,四散在异地他乡的人们不能时常相见。

—“老人家,你就没有孩子吗?”

—“有,我在这里工伤事故摔断了腿,他们也在外面打工,孩子也管不了我呀。”

也正因如此,中秋才被人们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老马一家费尽周折赶在中秋节回家,从繁华都市到熟悉的小镇,一路上风尘仆仆,这就像是一次集体抒情,抒发了异乡人 在此地遥望彼时 的感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有多少人享受圆满,就有多少人服务团聚。此时此刻的你,也许已经围坐在家人身边谈论着近况;也许拎着大包小包奔赴回家路;也许……这个佳节无法与至亲至爱相聚。

灵魂在节日里总是爱得思乡病,这病老马一家的治疗方法是药效最好的特效药。但你看那一轮明月,永远照亮迢迢回家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