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通信行业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桦爸聊升学  ·  澳大研究生課程現正接受申請 ·  8 小时前  
桦爸聊升学  ·  澳大研究生課程現正接受申請 ·  8 小时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青春本就是一片液态的疆域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珈学live|“斗茶”——文人墨客独爱的雅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招商通信】烽火通信:传输引领5G建设,光通信龙头扬帆再起航

华泰通信行业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7-16 14:47

正文

参考4G网络加速建设节奏,5G传输网有望于2019年启动建设并带动运营商资本开支回升。公司作为光通信领域排头兵,将直接受益于传输网建设进程。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46亿、12.67亿、16.64亿,对应EPS分别为0.85元、1.14元、1.49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0x、23x、17x。给予12个月目标价34.2元,对应30倍PE,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摘要


5G日渐临近,传输先行。 独立组网标准冻结正式开启5G商用大幕。回顾我国通信发展史,经历3G的萌芽、4G的追赶之后,到5G时期,在政策推动下我国通信产业有望迎来收获期。在全球主要国家加速5G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频谱划分有望于下半年迎来落地。从整个网络建设进程来看,传输网先行。我们认为,2019年传输网建设将成为运营商资本开支投入的重点,传输网资本开支总额有望提升。

光通信龙龙头5G周期扬帆再起航。 我们认为在5G新一轮周期中,公司成长的逻辑主要来自三方面:

  • 以2020年我国5G规模商用为锚点,2019年传输网建设有望启动,并带来运营商传输网投资增长。公司作为国内光通信企业排头兵,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将直接受益于行业规模的增长。

  • 公司加大5G研发投入,以技术的领先铸造发展的护城河,同时积极布局核心芯片,加速自主可控进程。此外,公司控股股东武汉邮科院与电信技术研究院合并,成立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两院合并带来资源互补,打造“有线+无线”全面布局。协同效应的释放有望带来公司产业链地位的提升,并有望推动公司市场份额的提升。

  • 股权激励激发员工活力,业绩解锁条件奠定发展基础。5G周期来临之际,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时业绩解锁条件奠定了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础。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给予12个月目标价34.2元。 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46亿、12.67亿、16.64亿,对应EPS分别为0.85元、1.14元、1.49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0x、23x、17x。给予12个月目标价34.2元,对应30倍PE,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5G商用进度低于预期;运营商5G资本开支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份额下降。


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正文目录




1 5G 日渐临近,传输先行

1、独立组网标准冻结,5G商用进入冲刺阶段

1)独立组网标准冻结,奠定5G商用基础

独立组网标准如期落地,开启全球5G商用大幕。标准是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的前提,根据3GPP规划,5G标准制定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非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该项标准已于2017年12月正式冻结);第二步是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该项标准已于今年6月正式冻结);第三步是2019年完成R16版本的冻结,该版本将对5G 的剩余功能和应用场景进行完善。目前5G全球标准的制定已经走完前两步,今年6月14日,伴随着3GPP对于独立组网标准的冻结,5G第一版本标准正式确定,同时也开启了全球5G商用的大幕。

  • 非独立组网(NSA):5G非独立组网是指沿用4G核心网(EPC),以4G作为控制面的锚点,采用LTE与5G NR双链接的方式,利用现有的LTE网络部署5G,以满足部分运营商率先部署5G的需求。相关标准已于去年12月底正式冻结。

  • 独立组网(SA):5G独立组网是指建设全新的网络来满足5G三大场景(eMBB、mMTC、uRLLC)的需求。相比于独立组网,我国更加重视独立组网的发展。

对比4G,5G标准从其内容和难度上来说要高于4G,但从标准制定周期来看,相比于4G则有着较为显著的缩短。在标准化研究阶段,4G标准历时21个月,5G标准历时12个月。在标准制定阶段,4G标准历时27个月,而5G第一版本标准的制定历时15个月。这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全球通信产业界共同推动5G商用的积极态度。

2)政策助力,持续推进我国5G 2020年商用

我国5G进入收获期,政策有望加码。 回顾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2G时期我国通信标准处于完全空白的阶段,产业尚未起步;3G时期,政策推动TD-SCDMA成为为国家三大标准之一,催生产业链萌芽,也使我国拿到了一张全球通信产业俱乐部的入场券;4G时期,我国在专利和标准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TD-LTE成为全球主要标准之一。到了5G时期,我们认为我国通信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有望迎来收获期。

2020年我国5G商用目标并未改变,中美贸易摩擦对5G商用进程影响有限。 今年4月份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发酵,以及中兴遭到美国制裁等因素。市场担心是否会影响到我国5G发展进程。我们认为从目前观察到的5G各项进展来看,我国2020年实现5G商用的目标并未发生改变。

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准三大运营商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部分重点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其中中国联通试点城市共计16个,中国移动试点城市为17个,其中在5个重点城市将建设100个5G基站,中国电信试点城市共包括12个。下一步,随着5G商用条件的逐步具备,5G将在2019年逐步由试验过渡到试商用,并最终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

我国有望在中频段上率先发力,全球5G竞赛有望加速我国频谱划分落地。 标准制定完成之后,频谱的划分成为5G商用之前的重要一环。全球范围来看,不同国家对于5G频谱的规划和优先发展策略不尽相同。其中,美国优先发展高频段频谱;欧盟优先发展低频段频谱,而我国有望率先在中频段上发力。

2017年11月,工信部发布5G系统在3000-5000MHz频段(中频段)内的使用规划,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明确3300-3400MHz(原则上限室内使用)、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同时24.75GHz~27GHz频段以及37GHz~42.5GHz频段为5G高频段使用。

频谱属于稀缺资源,优质的频谱资源既可以满足覆盖的要求又可以满足容量的要求,同时低频段的频谱能够减少运营商的投资建网成本。从目前来看,我国5G发展当前的核心问题聚焦在运营商对于3.5GHz和4.8GHz频段频谱的划分上。 我们认为在全球主要国家加速5G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频谱划分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迎来落地。


2、5G建设传输先行,2019年传输网资本开支有望回升

5G建设传输先行,传输网建设相比于规模商用提前1年进行。 传输网是网络流量承载的基础,通常会先于无线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从4G时期运营商投资节奏来看,传输网的建设将成为规模商用之前的重要对象。以中国移动为例,2013年底工信部发放4G牌照之后,中国移动于2014年启动4G网络大规模建设,当年资本开支总额达到2135亿元。然而从资本开支同比增速来看,2014年并非是移动资本开支增长最快的一年,2013年才是。2013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总额为1849亿,同比增长45.1%。

通过对于资本开支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到2013年驱动中国移动资本开支快速增长的动力在于传输网络的建设。 2013年,中移动传输网投资占比由2012年的28%提升至37%,总投资额增长至684亿元,净增量达到327亿,高于当年中国移动对于移动通信网络投资的净增量(2013年中国移动移动网络投资增量为179亿)。到2014年,4G网络规模商用的时候,无线网络的投资成为重点,其在总投资中的比例也相应提升。 因此,我们认为,2019年在5G规模商用之前,传输网的建设将成为运营商资本开支投入的重点,传输网资本开支总额有望提升。

2 光通信龙头 5G 周期扬帆再起航

我们认为在5G新一轮周期中,公司成长的逻辑来自三方面:

1)以2020年我国5G规模商用为锚点,2019年传输网建设有望启动,并带来运营商传输网投资增长。公司作为国内光通信企业排头兵,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将直接受益于行业规模的增长。

2)公司加大5G研发投入,以技术的领先铸造发展的护城河。此外,公司控股股东武汉邮科院与电信技术研究院合并,成立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两院合并带来资源互补,打造“有线+无线”全面布局。协同效应的释放有望带来公司产业链地位的提升,并有望推动公司市场份额的提升。

3)股权激励激发员工活力,业绩解锁条件奠定发展基础。5G周期来临之际,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时业绩解锁条件奠定了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础。


1、5G引爆流量增长,传输设备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技术赋能,5G有望引爆网络流量的增长。 5G带动网络流量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相比于4G,5G通过新一代技术(Massive MIMO、超密集组网等)的应用将大幅提升移动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峰值速率有望达到20Gbps,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ps~1Gbps。其次,5G的连接能力相比于4G将大幅提升,使得接入网络的数据来源更为丰富。连接密度上,5G连接密度达到100万/km2,远超过4G的10万/km2。第三,5G将创造相比于4G而言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无人驾驶、VR/AR、工业互联网等,这些应用场景的应用和普及最终都将成为推动5G网络流量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固定网络是承载网络流量的主体。 根据思科最新发布的全球流量白皮书,2016年至2021年,全球IP流量将增长3倍,到2021年预计全球IP流量将达到27810 PB/month。从流量类型来看,固定网络流量在总流量中的占比最大,推动固定网络成为网络流量承载的主体。

光传送网成为应对网络流量增长的重要方案,相关设备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光传送网(OTN)技术结合了光域传输和电域处理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端到端的刚性透明管道连接和强大的组网能力,而且可以提供长距离、大容量传输能力,成为5G时期应对网络流量压力的重要解决方案,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光传送网技术在承载网上的应用为例。5G承载网由前传、中传、回传三部分组成,5G承载网区别于4G的不同在于,其均以南北流量为主,东西流量较少。5G业务存在大带宽、低时延的需求,光传送网技术可以提供大带宽、低时延、一跳直达的承载能力,具备天然优势。

根据Ovum预测,2017~2020年,预计全球光网络设备市场年均复合增速为2.2%,到2020年总规模达到200亿美元。具体来看,接入层WDM市场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1.5%,城域网WDM市场年均复合增速约为6.2%,OTN市场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1.8%。

烽火是我国光通信行业排头兵,可提供光通信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将直接受益于5G传输网络的建设。 烽火通信掌握大批光通信领域核心技术,是国家基础传输和接入网络建设的主流提供商。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深耕光通信产业链,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经过 15 年发展,公司产品线由成立初的“光传输+光纤光缆”产品拓展到光传输、 光纤光缆、宽带接入、终端产品、数据网络等五大领域,可提供光通信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有望直接受益于5G传输网络的建设。


2、研发铸就行业护城河,布局核心芯片加速自主可控

1)研发铸就行业护城河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常年维持在9%~11%之间,2012年至2017年间,研发费用合计达到80亿元,远超其净利润累计值。

面向5G,光通信领域的技术演进更多的呈现出技术迭代的特点,具体来看100G设备占比将进一步提升,400G设备需求将逐渐展现。公司目前已100G主流供应商,同时面向400G发展趋势,推出针对不同场景应用的解决方案。

公司在100G OTN产品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第三代100G OTN通过算法创新,使得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并助力公司位居国内100G商用产品第一集团阵营。

当速率进一步提升至400G时,光传输由于非线性效应的限制,传输距离和频谱效率之间的矛盾将越发显著。公司积极优化400G方案,引领Tbit技术发展。在IEEE将400GE作为下一代路由器光传输结构的大背景下,为支持400GE业务的长距离传输要求,公司分别针对长距离干线传输和城域应用提供两套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在5G其他方面,公司持续完善5G承载方案,重点突破Flex、超低时延、超高精度时间同步等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动SPN、IPRAN、OTN波分承载设备和方案验证。我们认为,在5G大产业周期来临之时,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有望铸就行业护城河,夯实行业领先地位。

2)布局核心芯片加速自主可控

中兴事件成为设备商布局上游、打造纵向一体化能力的契机。 今年以来中兴事件的发生再次凸显,尽管在通信设备领域,我国华为、中兴、烽火等企业具备国际领先优势,但在国内产业链上游核心芯片和关键器件的缺失,使得我国通信设备产业大而不强,底子不厚。 从大国科技博弈的角度,中兴事件无疑将提升我国上游芯片、核心器件的战略地位,提高国产器件的供应比例,加速进口替代进程。同时推动国内通信设备企业向高门槛、高利润率的上游核心器件和一体化延伸,摆脱上游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布局核心芯片,提升一体化产品提供能力,加速自主可控进程。 公司子公司武汉飞思灵微电子专注于光通信系统设备及光模块器件所需芯片的研发和设计,产品种类涵盖全面。承载网方面覆盖PDH、SDH、MSTP、PTN、OTN、PON等多种芯片解决方案;光模块方面涵盖155M~10Gbps系列TIA、LA、LDD以及收发一体化芯片。在面向5G应用方面,公司100G OTN芯片取得研发突破,自研400G光模块产品成功发布并完成国内和国外的正式商用。

我们认为公司在芯片领域的布局一方面将改善供应链安全,减少对于进口芯片的依赖。另一方面,有助于提供公司一体化产品提供能力,有望带动毛利率的提升。


3、两院合并有望带来整体实力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武汉邮科院与电信技术研究院实施重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正式成立,有望开创国内通信设备领域新格局。6月2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正式下发通知,同意武汉邮科院与电信技术研究院实施联合重组,并新设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通信行业经历技术的迭代,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更具竞争实力。相较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化竞争和淘汰,央企通过整合来加速集中度提升并增强竞争实力或是更为高效的方式。2016年邮科院实现收入257.5亿元,电科院实现收入226.2亿,两家合并后总规模或将超过480亿元。本次合并完成之后,国内通信设备领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龙头优势进一步凸显。

本次合并推动两院资源互补,有望形成一体化布局并带动竞争力的提升。 两院原是邮电部旗下院所改制而来,业务存在天然互补性。邮科院是光通信国家队,通过旗下公司布局光通信设备(烽火通信)、光模块(光迅科技)、光纤传感(理工光科)、光纤光缆(烽火通信、长江通信)、无线基站(虹信)等诸多领域。电科院则在无线通信标准及设备(大唐移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大唐电信)等领域国内领先。

大唐移动5G迎来发展机遇。大唐移动曾是3G时期我国自主研发无线标准的制定者,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5G周期来临之际,大唐移动积极投入5G研发,率先发布5G综合验证平台和256天线阵列,并全程参与5G阶段测试,并在第二阶段测中表现优异。我们认为大唐移动有望直接受益于5G规模商用。

放眼全球,从全球四大设备厂商的发展路径来看,业务一体化能力的要求提高,比如在5G来临前,华为、中兴、诺基亚因为无线+有线+芯片的一体化布局,使其具备比传统老牌设备商爱立信更强的竞争力。本次重组有望形成两院在资源上的互补,打造“有线+无线+集成电路”的全面布局,提升综合实力。

邮科院或将在新成立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邮科院的发展速度显著。在7月12日公布的央企考核中,邮科院首次获得A级评价,成为电信行业仅有的三家A级上榜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邮科院),相比之下电科院和普天集团维持C类评级。此外,人事调动方面,去年7月份原邮科院院长童国华调任电科院院长,也是希望将邮科院发展多年的成功经验转接至电信院。基于以上,我们判断重组之后,邮科院或将占据主导地位,并推动内部资源的融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