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深夜友好型公号。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项亮  ·  项亮文字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  4 天前  
A项亮  ·  项亮文字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  4 天前  
简单心理  ·  实用吵架指南17条:你不必只是生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研究:父亲在家庭中的投入,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 长假旧文回顾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6-10-06 21:30

正文






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朋友呢/你坐在我的对面/眉头紧锁 /锁住我的童年 /我爱你如昔 /我得走了 /我想顺便带走你所有的病 /你别说了 /我不会让你看我的诗 /不会对你说我的事 /甚至不会让你发现/我谈恋爱时 /遗留的蛛丝马迹 /我亲爱的父亲 /我知道我多少有些像你 /我真的要走了 /我爱你如昔


—— 崔恕《父亲》




有很多文章都探讨过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角色对孩子的一生造成的影响。我们今天想谈论的却是父亲。父亲的角色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父亲在一个家庭中不同的投入状态和投入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好的父亲的权威应该是什么样的?


下面就来看看,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是如何造就了我们。


什么是“父性”?

1. 生理与社会意义中的的父性

成为母亲会给一个女性带来生理上的改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知识。但其实,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荷尔蒙的巨变。

以色列学者Feldman对同居的夫妇展开研究,他发现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周,和孩子出生6个月后, 父母各自的催产素的水平都一直在提高,而且父亲和母亲的增长是同步的。 研究者认为是抚养孩子的过程,一系列和孩子的互动让这种激素产生的(Feldman, 2007) 。催产素被称为 “爱的荷尔蒙” ,它能够减少焦虑,唤起平静、满足的心情和安全感,增加信任,减少恐惧。催产素与成人之间的爱情、母亲与孩子的链接都呈正相关。当我们拥抱一个人,亲吻,达到性高潮时,催产素水平都会提升。

社会意义 上说,当一个人进入父亲的身份时,他也就选择了进入一段与孩子的关系,承担起了孩子父亲的角色(Roles)。

19世纪以前,父亲这一角色更多地是以 至高无上的一家之长 ,以及 家中的道德教育者 而存在的,他的作用是 为家庭做决策,并确保孩子能够发展出恰当的价值观 。工业革命之后,父亲的道德角色被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 家庭的物质供养者、经济支柱,以及性别角色模范 。到 20世纪70年代,“作为照料者(nurturer)的父亲” 的角色才被提出,父亲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的重要性也进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Lamb, 2004) 。

从这一演变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父性所包含的角色身份不是单一的,它应该是多方面共存的。 而每个个体在承担这些父性角色身份时的情况也会各不相同,有的父亲可能更多扮演照料者的角色但比较少扮演一家之长的角色,也有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支柱却很少扮演照料者。

“在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中,一直以来都更重视母亲作为照料者的角色,而将父亲的角色简化了。”心理学家Michael E. Lamb说,实际上,父亲的角色是多维而复杂的,它拥有更丰富的涵义,不仅是孩子的供养者、引领者和性别榜样,也是孩子生活的参与者,承担着对孩子进行养育、沟通、支持、鼓励、回应的责任; 父亲在家庭中的状态也不仅只有“父亲缺失”和“父亲在场”两种,正如前文所说,父亲可能在一些角色上在场,而在另一些角色上缺席。 而父亲在孩子各个方面的参与都会深刻影响其成长进程(Lamb, 2004)。


我们本文要探讨的“父性”(fatherhood),更多是社会意义上的父性。



2. 父亲与孩子:带来“激活”的关系


长期以来,依恋理论也更多地强调母亲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而不是父亲的作用。然而,Lamb发现,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 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尽管大多数孩子会对母亲表现出偏爱,分离焦虑也更多地出现在与母亲分离的时候。而在 第二年里,女孩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已经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但男孩会对与父亲的交流表现出明确的偏好来 (Lamb, 2004) 。

蒙特利尔大学的Daniel Paquette认为,可以用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即 “激活”的关系 (activation relationship)。他认为,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多作用于抚慰和使孩子平静下来。而 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则在 引领孩子走向世界 的部分表现得更为突出 。良好的父子/女关系会帮助孩子的获得这些需求的满足: 被刺激和唤起情绪,感到惊奇,超越极限,勇于面对危险,抗压能力强、在陌生的环境中无所畏惧、敢于独立生存 (Paquette, D. 2004)。 (KY主创:可以想见这个研究会收到很多女性主义视角的批评,先不在这里展开了……)

父亲与孩子之间形成这种“激活”关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身体的 游戏 。Kotelduck1975年的调查发现,在与孩子的互动中, 父亲会把75%的时间用在和孩子游戏性的互动上,25%的时间用于照料性的互动上 ;而母亲与孩子照料性的互动和游戏性互动的时间各占50%,母亲与孩子的游戏也更多的是认知游戏,而非身体的游戏。

在孩子出生第二年以后,到上小学前,高频次的身体游戏是孩子和父亲之间建立起链接的最好方式。Daniel Paquette认为,在所有的游戏形式中, “打闹游戏” (Rough-and-TumblePlay)被证明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和竞争力,尤其是在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中。 与女儿相比,在游戏过程中,父亲往往会给儿子设置更困难的情境,或做出更重的惩罚,游戏的过程中,冲突和冒险都会更为激烈,也因此儿子往往在这些游戏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从长期来看, 这些游戏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上学后在同伴中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竞争压力大、冲突多的环境下,提升他们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一点对男孩来说尤其显著 (Paquette, D. 2004) 。

3. 如何评估父亲在一个家庭中的参与程度

Lamb提出了用来衡量在孩子的生活中,父亲参与程度(father involvement)的三个指标:

1. 互动程度 (interaction),即 父亲与孩子直接互动的程度 ,互动可以是语言、照料、游戏等多种形式;

2. 可及程度 (accessibility/availability),即父亲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潜在地“触及”或者“得到”的程度, 孩子觉得在自己需要父亲的时候,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对方的回应和支持

3. 尽责程度 (responsibility):即父亲在抚养孩子时, 在多大程度上去满足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资源需求 ,包括物质上的资源和其他无形的资源。

总体来说,在当今社会,父亲在孩子生活中的参与程度仍然低于母亲。针对美国家庭的研究显示, 在父母都存在的家庭中,如果母亲是全职母亲,父亲和孩子直接互动的时间大约是母亲的四分之一, “可及”的时间大约是母亲的三分之一;而如果母亲是有工作的,那么父亲和孩子互动的时间是母亲的三分之一,可及的时间是母亲的65%。 不过,父亲参与程度与母亲的比例在近年来有所提升—— 主要原因不是父亲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了,而是母亲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也变少了 (Lamb, 2004)。




爸爸在家庭中的参与程度对我们的影响


父亲在孩子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多少,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认知和行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父亲存在的家庭相比, 总体来说,在父亲参与程度不足的家庭,比如“父爱缺失”(fatherabsent)、“父爱不足” (father deficit)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都会受到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比如造成“对父爱饥渴”的情结 (father hunger)。

· 对我们认知和行为功能上的影响

纵向研究发现, 在人生的早期能够得到父亲的照料,能够对孩子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 能够在童年时得到父亲较大程度的参与,都能够预测 更高的智商、更好的学业成绩和更少的行为问题 父亲参与程度不够的孩子,在社会适应、友情、行为上都更有可能出现问题 (Pougnet, 2011)。


The Atlantic针对美国家庭的调查显示,家庭完整、和父亲拥有高质量关系的孩子,与完整家庭中父亲参与度低的孩子相比,前者在青少年时期品行不端的概率只有后者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 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长,但父亲参与度较低的孩子,品行不端的概率是最高的,甚至高于被单身母亲抚养的孩子。

而女孩在青春期意外怀孕的几率,在父亲缺失、被单身母亲抚养的家庭中几率最高,是家庭完整、父亲参与度高的孩子怀孕几率的近3倍;家庭完整、但父亲参与度低的孩子,怀孕的几率也是那些父亲参与度高的孩子的2倍 (Wilcox, 2013)。

· 对我们精神健康的影响

父亲的参与程度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 在抑郁症的发病率上,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长但父亲参与度较低的孩子的抑郁症发病率也高于单身母亲抚养的孩子,是和父亲关系较好的孩子的三倍,和父亲关系在平均水平的孩子的两倍 (Wilcox, 2013)。

与得到父亲正常关注与控制的孩子相比,出现酒精、物质滥用等成瘾障碍,破坏性行为、冲动和品行障碍的概率都会增加(Lamb, 2004)。

· 影响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也会对子女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造成深远的影响。总得来说,如果孩子(特别是在童年时期)能够从父亲身上获取支持,那么在成年后,能够进入亲密的婚姻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父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的形象会给自己的儿子/女儿树立起“男人应有的样子”,他对待女性的方式也会是孩子学习的模板。 研究显示,如果父亲在家中与母亲分担家务, 无论孩子性别是什么,都更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女性观; 同时这些父亲的女儿长大后的自尊水平也更高,更加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她们的野心也更大,对自我发展的期望更高 (Croft, 2014)。

我们和父亲的依恋模式,也和母亲一样会影响长大后和他人的依恋模式。 在依恋理论中,婴儿和父母的关系是人生中最早建立的依恋关系,在依恋关系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回应程度都会影响孩子的依恋类型,如果回应程度高,孩子就更可能发展成安全型;如果有一方对孩子的需求回应程度低,或者无法一以贯之,孩子可能发展成不安全型依恋(Fraley, 2007)。

对于女儿来说,与父亲的关系还是第一段与男性建立的关系,因此,父亲的特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异性恋)女儿的亲密关系。 在选择亲密的对象时,她会以父亲作为参照物:既有可能会寻找一个在行为表现上很像自己父亲的人作为伴侣,也可能会选择一个与父亲截然相反的男性。 除此之外,与父亲的相处中是否能获得安全感,也会关系到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 (回复【父女】给后台,查看更多关于“父亲会如何影响女儿长大后的亲密关系”)

除了我们自己和父亲的关系, 父亲对待母亲(或亲密关系中其他女性)的方式,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眼中亲密关系最初的模板。 我们会从他们身上学习去爱一个人的方式。如果父亲对待伴侣的方式是满怀爱、彼此信任的,双方的关系是亲密的、有回应的,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爱一个人,信任一个人, 同时,Ta也会相信自己在这样对待对方的时候,会得到对方相同的回应。

父亲在亲密关系中 应对冲突的方式 也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如果一个父亲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女性,行为中包含冷暴力或身体暴力的现象, 也会让孩子潜意识认为这些行为这是亲密关系中可以存在的部分,未来他们就有更大的可能接受一份这样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我们提倡父亲在孩子生活中的参与程度,但参与程度与“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并没有绝对的联系。 马里兰大学的MaureenBlack发现,即便是在父母离异,父亲和孩子并不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更多地是情感层面的,而不是物理层面的 (Walker,201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