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交通广播
上海交通广播FM105.7官方账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交通广播

病人上车就相当于抵达了医院急诊室,5G救护车就是这么牛!

上海交通广播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10-29 16:02

正文

本届进博会,医疗保障将引入5G概念与技术,搭建5G移动医疗保障平台,实现场馆内5G救护车全覆盖。想知道5G救护车上除了必备的急救设施,还增加了哪些智能升级?AR眼镜如何与医院对接?人工智能在急救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今后5G急救体系如何更大推广?来来来,小编带你一起提前感受5G救护车的魅力!



为何此次进博会引入5G急救概念?



5G信息化在120行业的试水,第一步主要实现的是急救流程的改革和改善。 今年是国家大力发展5G的元年,5G作为一种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给各种新型的城市救援技术手段落地带来了可能,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选择在今年的进博会引入5G急救系统,是率先响应国家5G战略,推动我国急救水平整体提升的一次实践。 最直观的改善就是,原来从现场抢救、病人上车、途中转运抢救、抵达医院4个环节,现在直接简化了途中抢救这个环节,病人一上车相当于直接抵达了医院急诊室。



5G救护车上除了必备的急救设施,还增加了哪些智能升级?



1. 大宽带、高速率、低时延的网络通信技术支持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本次在救护车的通信箱内增设了5G通信网络设备,实现了车内医疗急救设备基于5G网络的高品质通信。 与此同时,还增设了5G车载高清音视频会诊系统、全景摄像头和GPS定位系统以及AR系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医院急救医生可以无时延观察车内情况,并可以通过高清音视频系统或者AR系统等多种方式,与随车医生进行实时交流和指导。
2. 5G技术支持下的GPS定位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引用
3. 5G技术支持下的医疗设备信号的传输 ,此次主要试点与病人生命体征有关的指标,比如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血压等等。 这是一条高速公路,未来还可加载便携式的血气分析仪、B超机、X光机甚至CT机等移动式医疗诊治设备。



院前救护车上与医院同步施救,是怎样的概念和场景?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提出了前置急诊室和绕行急诊室概念。以一名心梗患者的院前救治为例,院内急诊科和心内科的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全面获取救护车上的患者信息及实时生命体征信息,随时与车上急救医生基于AR或高清音视频沟通,开展身临其境的会诊救治, 这个被叫为“前置急诊室”

与此同时,急诊科与心内科医生已在车辆抵达前做好急诊和心导管手术室准备,随车家属一旦入院签完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心梗患者将被直接送往医院心导管室接受急诊心脏导管手术,这时心导管室已完成术前准备, 这个被称为“绕行急诊室” 。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


AR眼镜如何与医院对接?



随车急救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佩戴AR眼镜一键呼叫医院急救室的医生,通过车载的5G网络,医院医生可以在远程会诊平台获取第一视角的实时视频并进行远程指导。 AR眼镜可以解放随车急救人员的双手,将第一视角的超清画面传送到医院急救室,急诊医生可以在医院看到车上影像,犹如置身现场,第一时间贴近病患进行现场抢救指导。 AR眼镜就是院内急救医院在现场抢救的一双眼睛。


人工智能在急救中将发挥怎样作用?



人工智能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急救医疗的本质就是医疗团队和时间在竞赛。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利用智能手机APP和人工智能协助,可以实现电子病历智能语音录入,随车医生通过APP语音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在急救运送过程中,能够让急救团队及早获得患者的状况,缩短抵达医院后的检查和判断时间,达到提升急救成功率的目标。 另外,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肯定是发展的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