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原理
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果壳  ·  48岁大 S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原理

首次观测到只在一个方向上有质量的奇异粒子

原理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12-28 20:30

正文




在粒子物理学中, 当一个粒子的能量完全来自其运动时,它可以表现为无质量状态 。这意味着它本质上是以光速传播的纯能量。例如,光子被认为是无质量的,因为它总是以光速运动。根据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狭义相对论 ,以光速运动的任何物体都无法拥有质量。然而,在固体材料中,准粒子的集体行为往往与单个粒子的行为不同——它们可能仅在特定方向上显示出质量。


在一项于近期发表在《物理评论X》期刊上的研究中,一个研究团队首次观测到一种被称为“ 半狄拉克费米子 ”的准粒子。这类准粒子在二维系统中表现出独特的质量特性: 它们在一个方向上表现为有质量,而在垂直方向上则表现为无质量


虽然理论物理学家早在16年前就预言了这种特殊粒子的存在,但这种奇特的粒子此前一直未能在固体材料中被直接检测到。在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在一种名为 ZrSiS (锆硅硫化物) 的半金属晶体中成功证实了它的存在。这一发现 为电池、传感器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全新机遇。



2/3次幂


在典型金属中,外加磁场会引发电子的 回旋运动 ,其回旋能量通常与磁场强度呈 线性关系 。而在一种被称为 石墨烯 的材料中,由于存在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其回旋能量则与磁场强度呈 平方根关 。相比之下,半狄拉克费米子的表现更为独特:根据理论物理学家的预测, 它们的回旋能量与磁场强度呈2/3次幂关系


为了实现半狄拉克费米子的理论设想,科学家最初提出通过拉伸石墨烯,直至其能带结构中的两个狄拉克点 (代表狄拉克费米子存在的特征) 在动量空间中合并。然而,这一方案面临关键挑战:单层石墨烯在达到所需应变水平之前会发生结构失效,导致这一设想无法在实践中实现。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名为 磁光谱学 的技术,首次观测到了这种假想的准粒子。磁光谱学是一种通过 在强磁场下将红外光照射到材料上,并分析其反射光 的技术,可用于探测材料内部的量子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在美国的国家高磁场实验室 (MagLab) 将这一方法应用于ZrSiS晶体进行实验。MagLab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连续磁场,其强度约为地球磁场的90万倍,甚至足以使水滴等小物体悬浮。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将一块ZrSiS样品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然后用红外光照射,并暴露在强磁场中以探测其量子特性。


当磁场作用于材料时,材料内的电子能级会被量子化为离散的 朗道能级 。朗道能级只具有固定值,这种能级的间距取决于电子的质量和磁场强度。随着磁场的增加,电子的能级会相应增加,且增加多少完全取决于其质量。


回旋能量与磁场强度(B)的关系。 紫色圆点表示的数据点支持了ZrSiS材料中存在半狄拉克费米子 (图/ Yinming Shao / Penn State


但在这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实验装置中的高能磁铁观测到, ZrSiS晶体中的朗道能级的变化模式与传统预测完全不同——而是遵循一种取决于磁场强度的模式 。多年前,理论物理学家将这种变化模式称为“ B 2/3 幂律 ”特性——这是半狄拉克费米子的标志性特征。



未来的方向


为了 理解 他们观察到的 现象,实验物理学家与理论物理学家合作,构建了一个模型来描述ZrSiS的电子结构。他们特别关注了电子可能的运动路径和交叉点。


通过详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交叉点处存在的半狄拉克费米子。 这些粒子在沿一条线性路径运动时表现为有质量,而在垂直路径上则呈现出无质量状态。


研究还指出,ZrSiS是一种层状材料,其结构与由碳原子组成的石墨相似,能够剥离成单原子厚度的片状——类似于石墨烯。研究团队表示,如果能将ZrSiS进一步优化为单层结构,就有望像石墨烯一样实现对半狄拉克费米子特性的精准操控,从而推动相关技术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这一新现象的背后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为未来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对量子材料的理解,也为科学家们探索新型量子现象提供了绝佳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