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要让幼儿园能赚钱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18-11-25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前段时间许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谈幼儿园吧!


我知道,他们说的是最近关于学前教育的新规定: 民办幼儿园不得上市,也不能将资产打包上市。 希望我写文章的读者,我猜他们观点与我相似,希望我能奋力发声,把道理说清楚。


我也深深明白,自己的观点与主流相抵触。从微博和朋友圈看到,大部分人是支持禁止幼儿园上市的。读者希望我写,我也觉得话题重要,就谈一谈吧,虽然有人会愤而取消关注。


为什么不允许幼儿园上市?据说是怕他们为赚钱昏了头,「遏制资本过度逐利。」要想解释这一点,就明白股市的作用。


上市意味着什么?企业先一次性卖股权融资(IPO),长期可以融资,这利于企业发展。创始人可以套现收山,有雄心更擅长者进入;投资者买卖股票赚钱,分享企业成长。这些都是上市的好处。赚钱只是附带的过程,做对了才有钱赚。


对企业而言,上市当然不是没有代价。上市公司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公众公司」,财报要定期发,证监会经常过问。基金公司有研报,做空机构在盯梢,他们都是市场的琢木鸟。


我对媒体熟悉一些。媒体只要有财经板块,就会有产经报道一条线,下面分各个口,每口有几名记者,每位记者盯几十家上市公司。一有风吹草动,公司家底全扒出来。每个记者都渴望报出上市公司的大新闻。


上市当然不意味着全部透明。可是相比不为公众所知的小企业,他们基本没有秘密,大多也做得更好。中国公司整体质量水平,上市公司肯定在优秀线之上。上市之后的企业,也会变得更老实。幼儿园企业上市,并不会例外。


许多人说,红黄蓝不就发生虐童事件吗?谁说上市之后,就一定会变成好企业呢?


去年的虐童事件是不是红黄蓝公司指使或纵容,这里不做讨论,只说一点吧:一旦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是知名上市公司受的损失更大,还是不知名小公司呢?显然是前者。同样的道理,上市公司受的压力更大,也更有激励去改正。


中国是很大的国家,全国上下的幼儿园将近30万所。发生过丑闻的,当然不只是红黄蓝。新闻经常爆出,哪家社区幼儿园发生了虐童事件。可是风平浪静之后,谁能记得住呢?所有人都记住了红黄蓝,使他们如芒在背。上市公司受监督更大,品牌压力更大,他们更有激励做好——而不是相反。


这就不难理解,那些恐吓「幼儿园上市之后,为了赚钱,会不择手段地克扣成本,压榨孩子」的说法,基本是不顾事实的胡扯。


上市公司明明有更好的赚钱方式,比如提供更好的服务,取悦家长和孩子,收取更高的价格。不要看到高价幼儿园就冒火。私立幼儿园属于市场定价,价高服务好,家长乐意选择,何乐而不为?他们为什么非要采用「盘剥幼儿」的方式赚钱呢?


用省成本的方式做生意,很容易惹怒家长,造成丑闻。无论股市还是品牌,都会对愚蠢的做法做出惩罚。这也是上市公司更可信赖的理由。


不让幼儿园上市,不会消灭企业的逐利之心。「逐利」不是贬义词。正是因为逐利,才会有许多企业家和资金进入这领域,建设幼儿园,提供学前服务,让所有人受益。在所有市场行当里,教育并不特殊,学前教育也需要企业家参与。


许多人反对幼儿园企业上市,根本上说,他们是反对幼儿园赚钱。新华社就发表评论,标题为《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举出的理由很简单,学前教育如此重要,怎么能让赚钱的商人参与呢?他们为了赚钱,什么事情干不出?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是不是就可以说:奶粉事关孩子生命,做奶粉不是为了发财;衣服事关孩子健康,卖衣服不是为了发财;游乐园事关孩子安全,建设游乐园不是为了发财。在这道理的基础上,禁止相关公司上市,进而提出「非盈利」要求。


缺乏经济学常识会有个思维恶果,就是把「盈利」和「利润」看成肮脏的东西。好像为了利润,商家会不择手段,对消费者坑蒙拐骗,用尽奸计。


事实真是这样吗?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提供良好的商品和服务,取悦消费者,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自愿交易之下,双方都能获利。获取利润和取悦消费者之间,两者可以统一实现。


中国的幼儿园市场需要改善,前路还很长。至关重要的选择,不应是对利益的排斥。要让资源进入行业,就要让企业家看到获利的可能。


建设幼儿园花费巨大,成本高昂,不让他们光明正大、体体面面赚钱,只有两个结果:爱惜羽毛者退出这个市场,不玩了;还想赚钱的人继续进入,通过灰色形的式赚钱。


声称不盈利的企业,并不具有更高尚的良心。他们也有谋利的冲动。名义的学费低廉,各类收费难以禁绝,暗地里会开班收钱。幼儿园赚钱不体面、不光明,家长觉得憋屈窝囊,幼儿园内外怨气丛生。幼儿园名义是「非盈利」,然而他们要从政府手里领取补贴。为赚到钱,克扣补贴、截留款项、从孩子口中夺食,这些都可能发生。


在当下中国,对政府包办公共事务的渴望,正在成为思想的主流。哪怕手里有钱的中产阶级,他们也拒绝相信,私立幼儿园可以做好,并且可以做得更好。反市场观念越流行,反市场的政策越是畅行无阻。想扭转这种趋势,只能从舆论场上做更多解释和回击。这事关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得更好。


最近文章

麦当劳的奇迹 | 商务合作

加州大火怎么烧起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