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护肤奇扒说
这是个有趣有料的护肤频道,愿你我,永远那么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6 小时前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护肤奇扒说

后台有人问:你们凭什么那么自信?

护肤奇扒说  · 公众号  · 美妆  · 2017-06-19 14:53

正文


6.18的活动刚结束。

说实话,每次搞活动,我都是累并快乐着。

除了本身活动对于业绩的提升之外,还伴随着很多新朋友的加入。


新朋友来了,来咨询问题的人也会更多。

甚至后面还会有因为产品使用不当,对你产生误会的。

感觉就像一个轮回,刚调顺一批,又要开始另外一轮的工作。


不管如何,你们有勇气选择一个不知名小品牌企业提供的产品。

我很珍惜,也很感激你们的这份信任。


活动期间,家里的很多客人纷纷热情地把我们推荐给朋友。

有朋友相信,过来了。

也有受到朋友白眼的。

直到我在后台收到一个匿名用户的质疑,我才发现,为了对你们有个交代,我必须为你们写点什么。


质疑来源于,我在活动推文里的一段介绍。


当天,我在后台收到了这样的留言:

你自己都说了是小企业,那又哪里来的钱和实验室搞研发呢?

和国外同等价位的开架化妆品相比,你们的优势在哪里呢?


”主要的研发者要不是为了太太,误打误撞进了这一行......“

你知道实验室里有多少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吗?他们可不是误打误撞,人家是寒窗苦读了多少年,即使这样,也不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产品百分百好用。


其他没有别的意思,只建议把这几句话从文中删掉,本来想买的,看了这个决定不冒险了。

还是老老实实从国外代购吧。

当然我不是这个行业的,门路也不懂,希望你可以解释一下你的自信都从哪里来好吗?

比如研发经费、产品成分、同类比的优势等等,感谢。

我总结了下,这位本来想买我们产品的客人的担忧:


1、小企业,如何支持研发的开销。

2、主要研发者的资历问题。

3、我们凭什么这么自信。


一直以来,我们很少谈及自身的背景。

也不像别人会去贩卖情怀,我始终觉得,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

不去关注产品,反而到处贩卖情怀,那是在耍流氓,是在透支信用,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信用。


有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做这个行业,也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生意。

回答上面的三点质疑就必然会讲到负责我们研发的科学家。

所以,先由我来打个头阵。


我出生于70年代末。

2005年开始自己创业,2010年被一家非常著名的国际500强集团收购。

后来在这家企业里做高管,2013年又选择了重新创业。


奇葩说本季收官的辩题是关于: 我们最终都会活成自己讨厌的人吗?

我站的持方是不愿意。


当我发现,随着我的职位和年薪越来越高,我越来越不快乐。

我喜欢在一线发挥价值,喜欢做事。

但后来,我越来越接触不到一线,更多工作则是要做人,不用做事。

主要都在处理人际关系,平衡利益,董事会吵架,KPI上讨价还价。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被工作绑架了,越来越走向我最讨厌的角色。

于是,我带着几个老伙计一起辞职了。


当年的老部下,仍然还有在大企业混着几百万年薪的,也许正在变成他们自己也讨厌的人。

我在这里做客服,为你们脸上那点事操心。

我却觉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我的选择。



好吧,连我都被征服了,愿意亲自做客服的,会是什么样的产品呢?

小企业,真的不如大企业吗?


我们,都是从大企业出来的。

而且,我的判断是未来的大企业只有变成小企业的集合,才能生存下来。


选择活动结束后的第一天,来回答这位客人的问题。

也是想让我的回复,能够尽量地单纯一点。



1.

小企业,如何支持研发的开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在一些行业,企业常常用人的名字来命名。

比如律师事务所、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工作室等等。

这种情况,说明在这些行业里,个人对于企业的价值非常重要。


很多搞科研的实验室也如此。

在生物与生命科学工程领域,核心领导人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参与者。


如果,你不需要拼速度,可以慢一点,一个实验室,一个人也完全够用。

研发成果与人员的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

这个核心的研发人员,可能是天价高薪挖来的,也可能完全不用钱。

如果,这本就是属于他的事业。


在经营的选择上,我们与大企业也不一样。

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每年都要用增长数字来给股东交代。

所以,需要不停地开发新品,不停地市场宣传,创造一个个概念去让你们不停地买买买。


而护肤真的需要这么复杂吗?

真的不需要。


所以,我们小企业可以只针对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来研发。

除了我们自己对产品的自我要求,没人逼我们长大,逼我们做那些没用而多余的产品。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让我们可以更轻松,也让你们可以更轻松。



回到研发本身。

搞专业的人会知道,基础科学的研发才是真正耗钱的。

就像人类基因组测序,前后花了20多年,花费了成百上千亿美金,几十个国家共同参与,好耗钱。


当取得成果后,进入运用科学领域,就没那么耗钱了。

如今用PCR做基因检测的成本,相比以前已经被降到了微乎其微的程度。


做个护肤品配方,淘宝上还有教你自己DIY的教程和材料卖呢。

何况,我们还是家小企业来着。

我们每年也还是有收入的,支持一个用着”免费“科学家的实验室,压力还不大。



2.

主要研发者的资历。


我们一直希望自己是家卖”货“,而不是卖”人“的企业。

所以,我日常也只是会在群里和大家讲些科学家日常的小话题。

没有正式卖过他。


周嘉伟,是我们的研发工程师。

他出生于60年代末,毕业于南开大学,他的爸爸也是南开大学的教授。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是比现在的博士生值钱多了。


他上大学没参加高考,不是因为走了后门关系。

而是在高中拿了全国化学奥赛的一等奖,被保送了。

他其实并不喜欢化学,上了大学也是学的生物。

我问他当初为什么去搞化学的奥赛?

原因居然是高中化学老师瞧不起他,他觉得打脸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懂得比老师还多,学得比老师还好。


大学毕业后,他在天津药研所做了几年的基础研究。

又一次打脸了研究所里的老同志,人家搞了很多年,都没办法申请到独立课题的研究经费。

他年纪轻轻的,居然拿到了自然科学基金给的钱,独立研究利用自然界生物的天然防腐项目。

这个项目的成果,也奠定了我们今天所有产品能够保障安全和温和的基础。


后来,他脑洞大开,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管理奇才。

又去考了中国最早期引进的MBA。

完成镀金后,进了清华旗下的上市公司,做了副总,管理几家原料药生产企业,还有一家收购的三甲医院。

虽然,他这人不乐意去混博士,但是曾经手下有很多博士。


一个搞科研的人,在体验了不同的人生后,也出现了人生的迷茫期。

他的太太当时是NEC的培训师,常驻日本,皮肤很不好,在这个时候无意中和他说了一句:要不你就休息一段时间?你要没事,帮我研究下把皮肤给整好了。


就这样,2007年开始,到了现在,真的是机缘巧合下,一个搞了20多年分子生物的人,跑来做了化妆品。


我们在商品描述的最后,都有一小段配方师的正式介绍。

就是下面这段。



今天看到客人发了一个搞笑的截图。


是啊。

为什么,你们就相信什么牛尔老师,Kevin老师之类的都能研发护肤品了。

而一个真正做研发的,有20多年经验的人还搞不过他们?



3.

我们凭什么自信。


我是在小城市读书、考学后,才来到的大城市。

初来乍到,特别没有自信。

后来随着求学和工作,时间越长,自信变得越强。

只要对每件事情,你都能保持谦虚,保持求知的欲望,认真学习,踏实做事。

过了段时间,你会发现人之间的差距并没那么大。


先给大家上个价值:

没有困难的事情,就怕认真二字。


我们凭什么自信?

凭认真。


前段时间,有客人发给我看一个卸妆产品。

说是一个很牛的团队做的,都是博士什么的,以前还是大企业的配方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