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动脉网
动脉网(www.vcbeat.net),关注互联网医疗及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新技术背后的伦理变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陕西交通广播  ·  51岁何炅上热搜!网友:不敢信…… ·  昨天  
陕西交通广播  ·  51岁何炅上热搜!网友:不敢信…… ·  昨天  
海西晨报  ·  邓超、孙俪,传新消息! ·  2 天前  
海西晨报  ·  邓超、孙俪,传新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动脉网

吉利德超8亿美元加码!通用型CAR-iNKT疗法先锋实现10000剂量治疗药物生产

动脉网  · 公众号  ·  · 2024-10-27 08:00

正文


2021年8月,吉利德科学旗下公司Kite Pharma(下称“Kite”)和早期生物技术公司Appia Bio宣布达成一项合作和许可协议,以研发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造血干细胞(HSC)衍生细胞疗法。合作将利用Appia Bio的“ACUA”同种异体细胞疗法技术平台,开发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CAR-iNKT)疗法。

根据协议条款,Appia Bio将负责利用Kite提供的CAR进行两个HSC衍生CAR-iNKT候选疗法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Appia Bio将获得总额高达8.75亿美元的预付款、股权投资,以及额外的里程碑付款和分级版税。而Kite将负责确定的候选产品的后续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Kite为全球CAR-T细胞疗法的先行者,其动向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应CAR-T细胞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而同种异体CAR-T(或称通用型CAR-T)正是未来细胞疗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01

批量化生产,攻破制备痛点


深得Kite垂青的通用型CAR-T疗法公司Appia Bio于2020 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成立。当地时间2021年5月11日,Appia Bio完成5200万美元A轮融资,正式走出隐匿模式。该轮融资由8VC牵头,8VC的合伙人Francisco Gimenez博士和8VC的负责人David Moskowitz博士也加入了公司董事会。此外,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的David Baltimore博士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

Appia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加州理工学院前院长David Baltimore博士共同创立,包括南加州大学(USC)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Wang Pin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副教授Lili Yang博士。其中,Lili Yang博士带来了关键技术:如何从单次造血干细胞中收获大量的iNKT细胞,由此,Appia Bio可以从单个供体来源制造大量的治疗性细胞以治疗多位患者。

提及通用型CAR-T疗法的开发,就不能绕过现有自体CAR-T疗法的局限性。

首先,CAR-T疗法价格昂贵。以诺华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为例,一次治疗费用为4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30万元;国内方面,中国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的阿基仑赛注射液零售价为120万元/袋。

尽管随着越来越多的CAR-T药品面市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免疫细胞治疗费用也有望降低,但个性化的细胞治疗产品仍需要耗时的制造程序,依赖于离体基因转移方案。评估患者条件并完成外周血抽血后,后续流程还包括离T细胞、改造T细胞(即将T细胞改造为CAR-T细胞)、分离扩增CAR-T细胞、回输、监控反应等。这种复杂的制造过程导致成本高居不下。


另一方面,目前自体CAR-T细胞疗法为定制化生产(以患者自体血液中T细胞为材料),从收集患者T细胞到CAR-T细胞到成功制备大概要经历2-3周,有错过患者最佳治疗时期的风险。因此,研究者开始考虑同种异体CAR-T细胞,即通用型CAR-T(UCAR-T)。通用型CAR-T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前制备,当患者有需要时可以及时使用,极大地降低了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通用型CAR-T的优势在于使得原本昂贵的定制产品可以“批量化生产”,进而分摊成本,降低价格同时缩短治疗时间。具体而言,先从健康供体内获得T细胞,对其进行基因编辑改造,再采用液氮等手段长期保存成品。

Appia Bio的特殊之处在于从造血干细胞开始利用iNKT细胞。通过公司的ACUA(Appia Cells Used for Allogeneic)技术平台,不仅可以可以产生大量的iNKT细胞,还支持以可拓展的、完全离体的方式进行生产,且无需基因编辑或纯化步骤。该平台为Appia Bio的通用型CAR-T疗法实现工业化、商业化提供了潜在的支持。

02

iNKT细胞的扩增


前文提到,Lili Yang博士带来了Appia Bio核心技术,即扩增iNKT细胞。

iNKT(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属于NKT(异源性自然杀伤T细胞)细胞群,具有T细胞和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特性,有助于衔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NKT细胞于1986年被发现,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近些年因NKT细胞的独特性才被重视。

iNKT细胞是CD1d限制性T淋巴细胞,它利用不变的T细胞受体(TCR)α 链和有限的TCR β 链库来识别特定的脂质抗原。研究发现它们对脂质抗原刺激反应迅速(数几分钟内),根据刺激分泌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iNKT细胞是最早对致病性刺激作出反应的细胞类型之一,其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助于确定免疫反应的进程。

此外,iNK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被激活后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活化其它免疫细胞参与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此外,由于独特的抗原识别方式,iNKT细胞不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因而在近期的研究中被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与常规T细胞一样,iNK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在人外周血中,iNKT细胞占循环T细胞的约 1%,而在人体脂肪组织中,可多至约10-25%。在人体肝脏中,iNKT细胞则非常少见,非恒定或多样化NKT(dNKT)细胞在人肝脏中占主导地位。与人体脂肪组织中的情况一样,小鼠脂肪组织中 iNKT 细胞的占比约为10-25%。

因此,像传统的CAR-T疗法一样,从患者体内分离iNKT细胞生成CAR-iNKT细胞疗法面临很大挑战。

为此,Lili Yang博士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临床指导方法,旨在设计更强大的iNKT细胞的免疫细胞,用于通用型细胞治疗肿瘤。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5月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ration of allogeneic CAR-NKT cells from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using a clinically guided culture method”。

更早之前,即2021年,在Appia Bio成立不久后,Lili Yang博士团队就公布了一种利用造血干细胞生产大量iNKT细胞的方法。然而,由于这种制备方式需要使用三维胸腺类器官和支持细胞,给生产和监管环节带来了挑战,临床应用一度受阻。如今,随着论文的发布,团队展示了一项新技术,在无饲养细胞和无血清条件下,利用造血干细胞产生大量iNKT细胞,避免了类器官方式等在生产和监管环节的顾虑。

团队从15份代表不同遗传背景的捐献者脐带血样本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它们可以自我复制并产生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据估计,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1000到10000剂量的治疗药物,因此非常适用于通用型细胞治疗这种“现货型”免疫疗法。随后,团队为iNKT细胞配备了嵌合抗原受体(CAR),以便免疫细胞识别并杀死特定类型的癌症,靶向治疗包括血癌和实体瘤在内的七种癌症。


论文指出,由此产生的CAR-iNKT细胞对所有七种癌症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功效,这表明它们有望治疗多种癌症。随后在多发性骨髓瘤模型中,团队展示了CAR-iNKT细胞阻止肿瘤生长的能力,且不会引起供体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团队认为,以iNKT细胞为基础的通用型细胞治疗,不仅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手段,还会成为理想手段。关键在于,现有的大多细胞疗法会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而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异体CAR-iNKT细胞暂且不会有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不过论文也指出,疗法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并优化。

03

联手吉利德,API-192已有进展


当前,Appia Bio凭借其ACUA技术平台,利用嵌合抗原受体(CAR)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工程的淋巴细胞发育生物学,从造血干细胞生成CAR-iNKT细胞。根据已有研究,采用造血干细胞生产iNKT细胞的生产量可以达到万亿级,且实现了99%以上的HSC-iNKT细胞表现为CD4-CD8+/-(CD8 SP/DN)表型,基本不包含内源性人类iNKT细胞中存在的CD4+CD8-(CD4 SP)群体,而目前多篇文献已经报道CD8 SP/DN人类iNKT细胞被认为是iNKT亚群中抗肿瘤活性最强的亚群,是癌症免疫治疗的理想选择。


Appia Bio的在研管线针对适应症包括自免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目前自免疾病相关管线进展最快。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Appia Bio在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暨博览会上展示了和吉利德旗下Kite合作许可协议中第一个开发的候选品API-192的数据。API-192由Appia Bio专有的ACUA平台开发,是一种同类首创的现通用型CAR-NKT细胞疗法,表达靶向两种常见B细胞抗原CD19和CD20的双嵌合抗原受体(CAR),并载有可溶性IL-15以改善扩增和持久性。

此外,MiNK Therapeutics、Athenex均有iNKT疗法管线在研。其中Athenex曾收购通用型CAR-NKT细胞免疫疗法公司Kuur Therapeutics,后者的CAR-NKT产品有三款,分别为KUR501、KUR502和KUR503,其中进展最快的KUR501和KUR502已进入临床阶段。

MiNK Therapeutics拥有新型工程化iNK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iNKT细胞接合器(cell engagers)平台,针对肿瘤和自免疾病布局管线,适应症包括实体瘤、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新冠肺炎继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虽然目前已有海外企业布局iNKT赛道,iNKT的相关研究也振奋人心,但iNKT行业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相对都不成熟,国内方面,厚朴生物科技及西安国际医学等企业在该领域有所布局,此外暂未看到企业公布通用型iNKT细胞疗法管线动态。

作为异体来源的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依然面临免疫排斥、体内扩增不够等诸多问题。截至目前,未有一款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产品上市,国内进展较快的企业北恒生物、亘喜生物、传奇生物和茂行生物等。因此,通用型CAR-iNKT治疗能否成为一众通用细胞疗法中的佼佼者或早一步实现弯道超车,还需等待进一步临床数据。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 与我们联系 ;也可加入 动脉网行业社群 ,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