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颜宁,获国家级荣誉 ·  12 小时前  
深圳大件事  ·  哪吒不好惹!他们的故事,好过瘾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工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死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新课 | 紫禁城里过年吃什么?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21-02-12 16:49

正文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食物除了满足人们口腹之欲之外,也成为了链接人类情感的纽带。


说起吃,背后则大有学问。对于住在紫禁城的皇室而言,吃更是一件“头等大事”。尤其是逢年过节,宴席成为了众人欢聚的热闹场合。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宫廷部副主任苑洪琪老师说道,每到过年,宫里也跟民间一样热闹、有年味。各种宴席、聚会接踵而至,当中最忙碌的当然要属清宫皇帝了。


《弘历古装除夕行乐图》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年三十晚上,皇帝要先和后妃们一起吃年夜饭,饭后沐浴更衣,再到宫内各个需要祭祀的地方上香。夜里一过十二点,在新旧更替之际,皇帝还要吃上一顿夜宵——“岁更饺子”。饺子还得是素馅的,据说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立下的传统,为了祭奠当年因征战而被无辜杀戮的死者。

当然比起半夜朴素的饺子,除夕的年夜饭还是非常丰盛的。在宴席之上,最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东北菜的灵魂——酸菜。因为清代皇室发源于东北,饮食习惯在东北养成,于是肉食、野味成为了满族的食俗和习惯,这就使得清宫的年夜饭也以肉食为主,当然也少不了点睛的酸菜。

除夕过后,大年初一一早起来,皇帝还要去侍奉皇太后用膳,见皇子和亲王们,整个行程安排得可谓满满当当,可谓一刻也不停歇。其实,在傍晚和后妃们吃年夜饭之前,当天中午,皇帝还要在保和殿赐宴群臣。

《岁朝欢庆图》,清 姚文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苑洪琪老师告诉我们,和大臣们的宴会,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铺张浪费,而是采取了“众筹”模式,“王公大臣参与的宴是自掏腰包的,按自己的俸银来交一定的酒水钱。这在《大清会典》里有明确规定,俸禄越高交的越多,比如一品官,要拿10瓶酒和10只羊,如果没就折成银子。俸禄低的交少一点,甚至可以不交。吃完以后,剩下的食物还要打包带走。这也是当时宫廷里比较提倡的“光盘行动”,这一风气在清代乾隆时期颇为盛行。”

关于宫中饮食,也许你还有不少好奇的地方——

皇家日常餐食、礼仪有何讲究?
清代皇帝平时如何靠吃“养生”?
“满汉全席”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
慈禧太后竟然是一个重口味的人?
.....

对于紫禁城的饮食文化,苑洪琪老师研究了20多年,她翻阅故宫旧档案,以手抄形式搜集、整理了御膳档案,并从中梳理出了背后的故事。通过饮食,为我们还原了一段鲜活有烟火气的明清史,让我们可以 看康乾盛世、嫔妃喜乐;看宴会庆典清宫正礼;看饮食变迁、民俗习惯;看真实历史、文脉传承,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紫禁城里的烟火气吧。


👆 点击试听小课 《故宫里的饮食》
🎙
小课主讲人


苑洪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宫廷部副主任。

订阅课程你将收获什么?
1段鲜活有烟火气的明清历史
1份宫廷饮食礼仪和习俗清单
1部饮食文化背后的故宫历史

课程目录

01 序言:如何从饮食看清代宫廷文化的发展?
清代皇室饮食习惯的养成/御膳有哪些菜系/清代帝后们的饮食喜好/如何靠吃养生?
02 日常:皇家日常饮食、礼仪有何讲究?
不同时节的食物选择/皇帝主要在哪吃饭/夏天吃冰食、冬天吃火锅/过年吃什么?
03 机构:宫廷饮食机构“御膳房”是如何运作的?
内务府和光禄寺职责有何不同/御膳房的工作如何开展/厨师如何管理
04  宴会:“国宴”庆典有何仪式以及象征含义?
什么叫“国宴”/“满汉全席”是不是存在?/大宴礼仪繁琐,宴会靠“众筹”?
05 食材:清单宫廷的饮食食材选择有什么讲究?
对山珍、野味的喜爱/为何对“火锅”情有独钟?/素食的花式吃法
06 餐具:餐具的制作使用,有哪些精致的文物器皿?
近千件掐丝法郎万寿无疆餐具/三清茶碗/皇帝器皿底档的记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