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已经非常清晰最近2个月地方债的供给会比较密集,但市场也相信在货币政策保持比较宽松甚至有一定配合的情况下,市场有能力消化地方债的供给。上周央行也增加了MLF的投放,而且财政部将于8月27日继续投放1000亿国库现金存款,是本月的第二次投放,也是为了避免地方债发行过多导致财政存款上升过快。相比于贷款和信用债,由于地方债几乎不存在信用风险,加上投资地方债一般会关联地方政府的存款,而且地方债占用的风险权重比较低(只有20%),考虑免税价值后收益率吸引力也高于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因此银行在配置地方债方面也是相对积极的。至少操作难度要比增加贷款投资和信用债投资要低。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地方债的供给压力就不存在。对于银行自营资金而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2-3万亿的地方债,依然存在难度。尤其是对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金融市场部而言,投资地方债实际上要考虑各地方分行的对投资当地地方债的诉求,30多个省市的分行要瓜分总行的资源,其实还是存在内部的各种摩擦和竞争的。此外,尽管地方债本身风险权重低,只有20%,但依然需要消耗资本的,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大幅增加贷款投放的情况下,不少银行今年的资本充足率压力都在快速提升,因此对于一些资本金制约已经比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而言,投资地方债仍面临一定的制约。还有就是地方债的发行期限一般都比较长,尤其是今年专项地方债增加了15年和20年这种超长期限品种,对于银行自营资金而言,一般偏好于中短期债券,要消化大量的长期限地方债,依然会对银行自营资金的久期控制构成压力。还有一个是市场关注的不多的问题,就是投资地方债本身也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各项流动性指标下降。原因在于地方债相比于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而言,在计算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时候,地方债的折算系数为85%,而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为100%。即使有央行的MLF配套,如果用MLF资金投资地方债,也会导致流动性指标下降。
在上述提到的问题中,不完全是央行增加流动性投放就可以解决的。而且,对于货币政策本身而言,在6-7月份连续的宽松之后,目前也进入了平稳阶段,8月份没有再看到那么大量的降准和MLF投放。毕竟7月份5020亿MLF投放后,资金面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出现了超预期的宽松,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甚至一度低于美国同期限的利率,导致中美利差局部倒挂,这也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了压力。因此7月下旬以来,央行也开始回笼一部分流动性来避免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走低,并适度把货币市场利率拉回到政策利率上方。比如目前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基本上回到7天逆回购利率上方,此前是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图25)。按照目前美国的加息预期来看,9月份加息的概率较高,12月份加息的概率也不低(图26),如果年内美国还会继续加1-2次息,那么在保持中美利差不倒挂的情况下,基本封杀了目前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