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闪转腾挪穿越城市拥挤的晚高峰回到家。一开门,迎接你的便是一面大大的白墙。看着空空的墙面,心里也不免跟着“空”了几分。
儿时的我们喜欢在纸上、洋灰地上、甚至家里的白墙上信手涂鸦。大笔一挥,留下几个扭曲的线条、几个抽象派的几何图形,和几个张牙舞爪的小妖怪,接着便免不了要挨家长的一顿鸡毛掸子。
小时候,老一辈家里的墙上都挂着领导人画像;卧室的墙上会挂着“组合镜子”,镜子的边角处还要别着家里人的几张黑白照片。这些组合或许缺乏美感,但家里的墙却总是满满当当,从未“孤单”过。
后来,家里的墙被重新粉刷洁白,童年的乐趣与“罪证”一起被抹去,曾肆意涂鸦过的位置被一张张奖状、视力表、元素周期表、世界地图以及喜爱明星的海报所覆盖。这一面贴得满满的墙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整个学生时代。
再然后,我们开始工作,或租或卖,拥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生活越来越丰富忙碌,在家落脚的时间越来越少,奔忙的我们再也无暇去顾及家里那一面孤独的白墙……每天下班,闪转腾挪穿越城市拥挤的晚高峰回到家。一开门,迎接你的便是一面大大的白墙。看着空空的墙面,心里也不免跟着“空”了几分。
古时候的文人喜欢把亲手绘成的字画装裱起来挂在自家书房,梅兰竹菊、美人小像,推门满是书墨香,自是优雅闲适的所在;17世纪,在荷兰商人阶层家里的墙上,都装饰了维米尔的风俗画,画中那种温馨、舒适、宁静的感觉也正反映出黄金时代的荷兰繁荣、富足的生活。17世纪已经过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少女那难以言说的眼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在民国时期,墙上拥有一幅齐白石或张大千,便已经是体面而又漂亮的装饰……
现在的我们不再会舞文弄墨,更是无法接触到大师们的名作真迹。难道家里的墙壁只能孤独地洁白下去?
“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真正意义不是那些不准复制、呆在罗浮宫的艺术品,而是在家居卖场,我们仍然可以买到的莫奈的复制油画挂在房间。”
——BBC纪录片《墙上的艺术》中的一句旁白为我们的疑问找到了答案。
随着工业化印刷技术的发展,将艺术作品近乎完美地“复制”成为墙上的一幅装饰画开始成为一种流行。让我们在拯救家中孤独白墙的同时,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浓浓的艺术文化氛围(假装自己在美术馆)。
在这里
读者·书房 为您精心挑选了几幅画
让你家的墙壁瞬间 告 别 无 聊
让你瞬间感到
︿
︿
︿
◎画作复刻来源于艺术馆原图,真实还原作品原貌。
◎画材选用防油画布、雅绢、雅宣等高等材质,吸墨程度、韵染程度更接近原作。
◎采用“复制微喷输出技术”(Giclee+),足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
◎精致的实木画框,稍厚,立体感强。可摆放于桌柜。画框背后安装了金属挂钩,便于悬挂在墙上。
◎选用顺丰包邮运送,确保名画安然无恙地到达你的家中。
潘玉良
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野菊花与线装书》44*54 cm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画面主体描绘桌上花瓶里的一束菊花,右侧画面有玉良常看的中式函套线装旧书和一个烟斗,左边绘有碟盘、火柴,前置香烟等物。画面左下角有款:“玉良42”。
潘赞化和玉良早年寓居上海时即喜种植白菊花,白菊花对潘玉良客居欧洲后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无论她在上海或客旅异国的四十载,都常以白菊花作为创作描绘的对象,藉景抒怀,以示洁身自好和对亲人、对祖国的怀念。
◎《苹果和烟斗》37*45 cm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潘玉良在油画静物上打破了传统绘画的透视关系,她在1947年画的油画静物《苹果与烟斗》中,为了让盘子中的苹果尽量多地呈现给大家,她有意识地将盘子调整为俯视的视角,盘口尽量下压,这样盘中的苹果尽可能多地呈现给观众。盘中苹果的透视采用物体的叠压方法推空间,通过苹果的叠压把苹果的前后关系梳理开来。
林若熹
1963年8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既根植于岭南传统笔墨的文化土壤,构图清新自然,色彩和画面的处理充满时代感。
他的世界渗透了许多对时间、永恒及自然的哲理追问,也表现出他对孤独、交际、青春、爱情的焦虑感,但同时又充满着希望。这是一种既保留隽永的诗意,却并不抛弃深邃、神秘的趣味。
◎《丛生》30*30 cm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旱金莲》30*30 cm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初阳》30*30 cm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烈日》30*30 cm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林若熹的画中诠释的是一种生命的主题。林若熹的工笔花鸟极善位置经营,大张大合而又婉转曲折不失柔美。其敷色雅致,墨法洒脱,兼用水色流动的特殊技巧,气象变幻中含有细腻的情致。
齐白石
(1864─1957),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幽兰蝴蝶图》33*33 cm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花果草虫册十二开系列)33*33 cm:
《稻谷螳螂图》
《葫芦箭头蝗图》
《稻穗蜻蜓图》
《红叶鸣蝉图》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花卉草虫册十七开系列)33*33 cm:
《小草箭头蝗图》
《荷花蜻蜓图》
《兰草箭头蝗图》
《枇杷图》
《莲蓬蜻蜓图》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花卉虫草册九开系列)33*33 cm
《螳螂稻穗图》
《蜻蜓荷花图》
《蜜蜂丝瓜图》
《蟋蟀斗趣图》
《蜜蜂咸蛋图》
《树下蝈蝈图》
(了解详情请用力戳图片!)
我国历代都不乏擅画草虫的名家,工笔如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北宋赵昌的《写生蛱蝶图》,南宋佚名画家的《豆荚蜻蜓》、《葡萄草虫》,明代戴进的《蜀葵蛱蝶图》,清代蓝涛的《杂画册》;写意如明代孙隆的《花鸟草虫图册》,清代八大山人的《瓜果草虫图》等。但是他们或擅工笔,或重写意,很少像齐白石那样将工笔与写意如此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在历代画家的笔下,草虫仅是花草的点缀而已。在齐白石的画中,草虫虽与真虫大小无异,却成为真正的主角与视觉中心。
福利:购买齐白石作品系列中的任意四幅,免费赠送价值699的 “SOLO ONE 无线蓝牙音箱” 一台,或价值559的“痣/多棱酒具(陶泥/乌沙金釉)”一组。
在这样一幅画前来一杯花雕,或是品一杯龙井,都是再美不过的事情了!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摄影:Simone Zhang
编辑:末日之日
单个商品可点击文中图片查看
了解所有商品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或“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