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昨天凌晨,台湾男演员高以翔在浙江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时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离世。
图源/新浪微博
消息一出,无数人感到难以接受又心痛惋惜。
才35岁啊,这么年轻的生命,却转瞬即逝。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起猝死事件了:
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7岁的俞萧开医生,在打球时不幸猝死;
4月,华西医院唐江涛医生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0岁;
9月,16岁的西安高中生在跑步时不幸猝死;
.......
这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真实案例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再忽略健康了,人生无常,没有什么值得你以命相拼!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猝死。
所谓猝死,是指意料不到的突然迅速死亡。
而且,绝大多数猝死
与心脏原因有关
,可发生在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
在猝死发生前,常常没有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多在1小时内死亡。
猝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剧烈运动、精神因素和心率变异等等。
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心脏彩超检查,看看自己的射血分数是多少,这也有助于监督自己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进展。
猝死虽然可怕,但如果平时注意预防,还是能够降低其发生率的——
1、选择适合的运动量
据统计,11%~17%的成人猝死,发生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即刻。
因此,要注意把握运动的强度。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可用心率来衡量,以
150-年龄(次/分)
为合适运动量。
举个例子:一位50岁的人,其运动量相当于心率达到150-50=100次/分比较合适。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营养合理均衡,饮食清淡,每日食盐少于6克,避免高脂饮食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不要熬夜、保持愉快的心情等。
4、进行全面的体检
最好进行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及早发现有无存在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5、治疗原发病
咱们上边说了,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往往会成为猝死的“导火线”,因此,还要注意防治原发病。
纵观近几年的猝死案例,大家会发现,除了自身原因,猝死更多发生在一些高强度工作、作息不规律的人身上。
这不得不提到一个次“过劳”,正是由于过度劳累,早早地透支了身体,逐渐偏离了健康的道路。
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目前还没有非常完善的“过劳”的诊断标准,但是能够从一些症状来判断,找到过劳的“蛛丝马迹”——
①无明确原因的肌无力或关节痛;
②心情抑郁、焦虑、紧张、恐惧、易怒;
③频繁去洗手间;
④性能力下降;
⑤记忆力减退;
⑥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⑦注意力难以集中;
⑧兴趣减退或丧失;
⑨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⑩经常头痛、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如果你有出现以上症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最近太过劳累了?有可能是身体上,也有可能是心理上,不管怎样,暂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
那么当遇到猝死,怎么做才能挽救生命呢?
咱们上边说了,心脏骤停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的损耗。
研究表明,9成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面,而心肺复苏是抢救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医务人员到之前,身边的人能够及时进行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将极大可能挽救生命。
简单给大家说说心肺复苏是咋做的,想要掌握,最好跟专业人士学习。
①胸外心脏按压
部位:
胸骨正中,即双乳头连线的中点。
深度:
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儿童约3厘米。
②打开气道
头后仰,托其颈部和下颌,取出其口腔内的假牙等异物。
③人工呼吸
用手捏闭鼻腔,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用力吹入患者口中。
#来聊一聊#
觉得最近身体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