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是由三好网(sanhao.com)发起并运营的高中政治学科账号,关注即可免费获取:①高中学霸笔记、状元笔记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文化与哲学等知识干货及精品资料③小政老师贴心答疑④时政热点,高考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中政治

每日新题丨别不开心了,该来的都在路上。打卡~

高中政治  · 公众号  ·  · 2020-02-06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无论阴天下雨

小政老师都会一直陪着你

戳一下 蓝字 关注,不要走丢哦

别不开心了,

该来的都在路上,

比如我~

——小政老师


02.06

距离高考还有122天


1.机会成本就是为选择而付出的成本。比如,你有一万元,可以选择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选择做一次长距离的旅行,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一旦选择了一种,其他的选择就会被排除了。那么其他选择可能芾来的好处,也一并消失,消失的这部分就是机会成本。消费如此,投资更是如此。当下列情况出现时,你的理性选择是

①预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买入股票

②世界石油生产相对过剩,预期冻产、限产协议难产——购买新能源汽车

③预期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增加现期消费

④商品房去库存的同时价格持续攀升,国家将实行一城一策的调控政策——投资买入新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与解析

向左滑动图片

【答案】B

【解析】选项①符合题意,股票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期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股票价格上涨,此时买入股票是理性选择;选项②说法错误,石油生产过剩,意味着油价会下跌,此时可以买用汽油的汽车,而不是新能源汽车,排除;选项③符合题意,膨胀率进—步上升,此时应增加现期消费;选项④说法错误,国家调控房价,房价有下降预期的可能,此时不宜投资买入新房,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句子为人们耳熟能详。下列选项中,与其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唐·刘禹锡《金陵怀古》)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句有可削,是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④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与解析

向左滑动图片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情境,主要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李世民的观点体现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和“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与之相同,②③符合题意;“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都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①④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

3.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对此认识和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

②坚持问题导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③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决定的

④把握矛盾普遍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与解析

向左滑动图片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①③适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客观实际,②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4. 某县人代会会议决定,该县张某、吴某两名县人大代表因不主动参加代表活动,不提代表意见建议,会上不发言,会后不行动,甘当“挂名代表”、“名誉代表”、“哑巴代表”,终止该两名代表人大代表资格。上述材料表明(  )

①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人大代表自身应增强履职能力

③人大代表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④人大代表应该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与解析

向左滑动图片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因为张某、吴某两名县人大代表因不主动参加代表活动,不提代表意见建议等行为,甘当“挂名代表”、“名誉代表”、“哑巴代表”,最后,被终止该两名代表人大代表资格,这给人大代表启示是人大代表自身应增强履职能力,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应该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故②③④选项正确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C。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和西医的碰撞和交流由来已久,对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也是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医传入中国后,中西医学开始碰撞与交流,有的中国医家尝试“中西医汇通”,主张“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
医家朱沛文广泛阅读当时翻译的西医书籍,并到西医院观察尸体解剖。他指出,“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因此中西医应“通其可通,而并存其异”。
1917年,余云岫出版《灵素商兑》,批判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医锢于歧黄,凿空逃虚,不征事实,其中毒久矣。不歼《内经》,无以绝其祸根”,主张“废止中医”。
1930年代,中医界兴起“中医科学化”运动,改良中医。“以我囯固有之医药学说,择其确有精义者,用科学方式解释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倡中西医结合。并提出,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一方取代或包容另一方,或者说中西医简单的统一,而是通过充分发展融合到更高级的形态当中。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中西医关系的认识过程。

(2)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中医的发展。







答案与解析

向左滑动图片

【答案】(1)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中西医关系的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以及中医与西医的碰撞中产生发展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知识构成的不同,对中西医关系的看法也不同,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人们对中西医关系的认识是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对中西医关系从求同存异到废止中医,到用科学方式解释中医,再到中西医结合,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答案】(2)

①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中医的发展要继承发扬其积极合理的成分,克服其消极因素。

②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要有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中医发展要敢于创新,要吸取西医的长处丰富和发展自己。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中西医关系的认识过程。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真理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是人们对中西医关系的认识过程。故考生首先要明确,对中西医关系的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以及中医与西医的碰撞中产生发展的,然后后从真理的特点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中医的发展。本题首先可以从辩证否定观含义、实质的角度说明中医的发展既要有所肯定又要有所否定,即中医的发展要继承发扬其积极合理的成分,克服其消极因素;第二个方面,可以从辩证否定观方法论的角度说明中医发展要敢于创新,要吸取西医的长处丰富和发展自己。

喜欢我,就点个 "在看"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高中政治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关注高中政治

小政老师每天推送干货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0元领一对一在线辅导

右边给我一朵小花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