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隧道施工设备,在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工程建设需求不断增长,TBM的创新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TBM实现了从传统的机械化施工向智能化施工的转变,智能掘进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为工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为适应更复杂的地质环境以及更高的性能要求,仍需从装备的多元化、智能化方面持续开展创新研究。
鉴于这样的发展背景,金秋十月,美丽山城,由水电六局(以下称公司)主办的地下洞室多场景TBM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暨TBM智能化施工技术交流研讨会在重庆隆重召开。
院士、专家、学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高校、杂志社、制造装备企业及业内50余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公司代表,200余人共济一堂,围绕TBM法施工技术发展前沿趋势,智能化、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在TBM制造应用中的推进策略与实践等论题,论“技”道“法”,共同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献策献力。
本次研讨会是公司主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TBM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公司深耕TBM施工领域二十多年,为期两天的研讨交流,让业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六局。
作为研讨会的承办单位,轨道工程公司精心策划、用心筹备,在会议现场摆放了多个TBM模型,将TBM元素融入各个细节以展示会议主题。
穿过长长的廊道走进会场,廊道两侧展示着六局六十余年来参建的重点工程建设图片,以视觉效果展示工程之美,吸引着参会嘉宾纷纷驻足观看,点赞六局的专业实力。
巨幅展示牌上,罗列着公司从2002年至今参建的国内国际大型TBM工程项目,沿着时间的刻度“拾阶而上”,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六局深耕TBM施工领域二十余载走过的生动历程。
我们这一路走来,步履维艰却初心不改。
此次研讨会是公司对外展示TBM专业施工品牌的窗口,也为公司广大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在研讨会上,公司总工程师叶明分享了题为《抽水蓄能电站TBM法施工技术现状与思考》的课题成果,全面地展示了六局在地下洞室TBM施工、TBM法在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优势,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及前景以及推动TBM施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思考与规划。在分享中,叶明介绍了公司与陈祖煜团队共同研发的TBM SMART2.0系统,并提出了未来TBM自动驾驶的构想,引起了参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
公司副总工程师、轨道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吴根生,轨道工程公司总工程师王洪松,轨道工程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孙义、李雷、赵士辉、张雄伟等,也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分享交流。《复杂地质条件长大隧洞TBM智能掘进技术研究》《复杂地下洞室群TBM掘进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国内首例“一洞双机”TBM掘进智能管控施工技术》《长距离大坡度敞开式掘进机顺坡掘进施工技术》以及《复合地层大直径盾构智能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一系列课题,是公司TBM施工二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也是公司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大一线科研技术人员对TBM施工智能化快速发展的理性思考。
公司广大TBM施工技术人员,是这些成果的见证者、讲述者,更是亲历者和创造者。
在二十多年时间里,公司在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施工中,首次在TBM刀盘中采用“19英寸盘形滚刀”;首次使用刀盘变频电驱动技术;首次使用PPS激光导向系统;首次使用BEAM实时地质监测技术;首次使用长距离、大风量、低泄露、风管300米/节、变频控制的独头通风系统;首次使用滚轮TBM快速步进技术;首次设计使用安装方便快捷、隧洞运输与后配套轨道相结合的“蛙跳式”钢轨枕铺轨系统;首次自主组织刀盘焊接的国产化……公司TBM智能化施工技术突飞猛进,应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大小各种复杂的地下隧洞群,小型化、超小、超大斜井、竖井等特殊场景的TBM,都已经能够做到全国各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实时远程监测和参数调整。
在二十多年时间里,公司在TBM施工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拥有各类复杂地质条件下TBM、“一洞双机”TBM、超小直径TBM、深井下煤矿巷道TBM、大直径大倾角斜井TBM施工等多项核心技术,申报工法和专利100余项,培养专业人才300余人。
从零起步到TBM保有量位居行业前列;
从受制于进口设备技术空白到应用全国产化设备自主研发;
从机械化的“苦干”到智能化、数字化的“巧干”;
从跟随学习到行业领跑……每一次步进、每一个“首次”、每一次贯通,无不是六局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诠释。
此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创新 智能 协作 有为”,来自中国工程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铁工程装备集团、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等单位和高校的10余名嘉宾围绕这一主旨,分享了智能掘进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案例以及TBM在多场景应用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参会代表普遍认为,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为与会人员拓展了视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六局以“技术”搭台,为各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共建打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此次研讨会上,
有的单位聚焦于“技术”
。
中国工程院院院士王复明,作了题为《地下工程水灾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进展》的科研报告,为广大参会企业带来了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为地下工程水灾防控提出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的解决方案。
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杜立杰、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张海东代表教授霍军周,辽宁水利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曲长海等,分别分享了《TBM工程技术进展与挑战》《适用于TBM换刀机器人的一体化刀具系统初步探索》《TBM施工有关疑难问题探析》等课题研究成果,提出了TBM多场景应用及改进的实践案例,展示了落地成果,为企业在TBM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推进思路和实践经验。
在此次研讨会上,
有的单位聚焦于“市场”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贾连辉、高级专家李建斌、掘进机研究院院长贺飞,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7研究院院长刘华,分别分享了《复杂地层大直径TBM集成设计及智能掘进关键技术》《新型隧道掘爆机技术研究》《极端环境硬岩掘进装备(TBM)技术应用与展望》《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国产化研制及应用》等科研课题,展示了装备制造企业在超大TBM、矿用TBM、抽水蓄能TBM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前沿技术,不断提升TBM创新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成果与水电施工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研讨会上,
有的单位聚焦于“合作”
。
在专家分享之后的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热情沟通交流、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对TBM技术创新应用、TBM智能化施工以及促进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主办方,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裴利民,总工程师叶明,以及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和轨道工程公司的相关领导,分别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六局致力于加强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业界兄弟单位、TBM制造装备企业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互学互鉴,集中力量加大科研攻坚,协作创新实现互利共赢的信心和决心。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企业都构画着宏伟蓝图,抓住机遇、铸就品牌,离不开行业的积淀、离不开业界伙伴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协作共赢、顶峰相见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作为地下工程的主力军,2002年公司即率先迈入全国水利水电行业TBM施工赛道。
二十多年来,先后参建了国内外19个TBM施工项目,累计使用近30台套TBM,掘进里程超过170公里,涵盖了直径3.53米至12米的敞开式TBM、单护盾TBM、双护盾TBM、复合型TBM。
目前,公司仍以19台TBM的保有量位居业界前列,已发展成为国内TBM施工的龙头企业,打造了中国电建集团的标志性品牌。
在参建辽宁省大伙房输水工程中,公司初次“入圈”,猛势出击,创造了最高月进尺1111米的纪录,为当时的亚洲之最;
TBM最高月掘进利用率60.3%,在国内同行业队伍中遥遥领先。
2012年,公司TBM施工走出国门,参后承建了越南上昆嵩输水发电引水隧洞工程、厄瓜多尔CCS水电站输水发电工程,在厄瓜多尔创造了月进尺1059米,当时同类洞径世界排名第三的施工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