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说,我赚最多钱的股票,常常从18元跌到8元,然后再涨到40元。
为什么这种先跌后涨的赚钱案例,能赚最多钱?
除了新手,一般投资者都不会看好哪个股票,就一把直接打满仓位,总是会分几次逐步买入。这样的操作习惯决定了,只有下跌过程中,才能补够足够仓位,买到更多低成本的股票。
持仓数量多,价格低,一旦股价上涨,无论赚钱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非常可观。
虽然这种模式,在下跌中买入,要克服恐惧心理,看起来有一点点反人性,但其实更多的是顺人性。
成熟的投资者,只要看准股票,就可以不害怕,能够拿得住,甚至不断加仓,越跌越兴奋。
林奇这个先跌后涨的赚钱模式,好就好在顺势而为,顺应并利用人性这种不愿追高买入,但愿意补仓,越跌越买的特点。这种模式下,只要你看得对,买的是好股票,最终就能赚大钱。
单只股票的赚钱模式如此,如果换成整个市场走势的话,也往往是先熊后牛,才能让投资者赚到最多的钱。
如果刚买入,牛市就启动了,那你就买不到足够的量,也赚不到多少钱。只会在一路上涨中,涨得头晕目眩,心惊胆战,小赚一笔就被颠下来。等股市又一轮大涨,暗中依旧在关注股市的你,肯定眼红不甘心,会再次带着本金、利润甚至负债、杠杆杀进去,发誓这次再不被颠下车。
但这一次,勇敢而贪婪的你,可能就会被套在高处站岗,留下来买单了。
而熊市下跌的痛苦,却会促使你更深入的去研究股市和股票,从而对其了解更加深刻,掌握买卖的点位和逻辑,看清市场和股票的真相。这样在它后面的一路上涨过程中,你就能始终拿得住,回撤不怕,上涨不慌,吃到最大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