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媒体融合发展掌舵定向。为了更好地引导广播节目融合创新,各级各地广播电台因台制宜,对广播节目评价标准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在规范评价方式、优化评价流程、量化评价指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总结归纳各地经验,全媒体时代的广播节目评价总体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一)鲜明的政治性
作为新闻媒体的广播电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政治家办台”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旗帜鲜明地搞好正面宣传,坚守主流阵地。
所谓政治性,主要是看节目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能否在重大政治事件和关键时刻发挥正确引导作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读和引导能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等。这样的评价标准有助于保障广播节目在思想和价值引领上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不讲政治、不讲纪律、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节目,要敢于“一票否决”。
强调评价的政治性,就必须把政治把关贯穿到采、编、播各环节,体现在播前、播中、播后的全过程。播前是评价的基础环节,要关口前移,坚持“三审制”,严格落实“先审后播、重播重审”等要求,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对审稿中发现的问题,要纳入考核评价之中,并以此引导记者、编辑、主持人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防范问题的发生。播中是评价的关键环节,要做到人防、物防“双保险”,录播节目要百分之百全审听,热线直播节目要用好“延时器”,此两方面要求要充分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播后是评价的重要环节,与主创团队的结果评价和工作绩效密切相关。要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听评队伍的作用,奖优罚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举一反三,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二)正确的引导性
作为创制节目的“指挥棒”“风向标”,广播节目评价标准的引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节目能否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听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二是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节目能否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避免片面或错误的观点传播;三是在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节目能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四是在社会行为规范和公序良俗方面,节目能否通过案例、故事等形式给予正面的引导和示范;五是对于社会热点和争议话题,节目能否以建设性的方式引导舆论,促进问题的合理解决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在这方面,各地广播电台的实践经验值得学习。比如,有的台充分发挥评价标准的“指挥棒”作用,把广大主创人员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时间精力引导到融合创新、开办高质量节目上来,精益求精创品牌,带动节目质量有了质的提升;有的台把节目或主持人粉丝量、转发量等纳入评价指标,引导节目主创人员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名牌节目”“金牌主持”;有的台把活动推广纳入评价指标,引导节目团队开门办广播,与政府部门、厂矿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举办了一大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在赢得良好社会反响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不少广播电台的收入下滑,有的台为维持生存陷入“唯创收论”的泥潭,把节目吸纳广告多少作为衡量节目的主要指标乃至唯一指标,致使主创团队一味迎合受众、迎合市场,有的甚至放弃政治原则、道德准则,后果严重,教训深刻。全媒体环境下,我们不仅需要“金山银山”,更要坚守“导向金不换”。在节目评价中,对于某些“叫好不叫座”的高品质节目,不能用创收“一票否决”。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要为那些虽然经济效益欠佳,但有良好社会影响的节目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并留足充分的发展空间。
(三)精准的靶向性
一是节目定位要靶向精准,在锚定特定受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例如,节目是否明确针对目标受众群体,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和兴趣。内容选取是否具有针对性,紧密围绕目标受众的关注点、痛点和需求点展开,为其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和情感共鸣。节目形式和风格是否与目标受众的喜好和接受度相契合,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在传播效果上,能否准确触达目标受众并产生预期影响,比如对特定群体的信息认知、思想转变或行为引导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二是引导舆论要靶向精准。对社会热点、行业动态等的反应要迅速且具有针对性。比如,当社会热点或行业动态出现时,广播节目能否及时捕捉到相关信息,并迅速组织内容进行播报和讨论,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情况;能否深入分析其本质、影响和相关因素,为受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解读和观点。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否快速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及时传递准确信息,同时针对事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社会稳定和公众认知提供正确引导。在行业政策调整或新兴趋势出现时,能否迅速组织专业人士解读,为相关行业人员和广大受众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和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