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齐俊杰看财经
齐俊杰老师的自媒体阵地,齐老师说财经其实就是这么点事,之前没听懂,是他们表达有问题!在这里您和财经之间再无障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图一申万绩优股指数21年见顶之后就一路下跌, ...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天天向上801006 ... ·  3 天前  
央视财经  ·  降息!近五年来首次!这一央行宣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齐俊杰看财经

逼走制造业 富士康真要去美国建厂了

齐俊杰看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12 08:45

正文


逼走制造业  富士康真要去美国建厂了

作者:齐俊杰看财经【 ID qijunjie82

昨天传来重磅消息,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赴美投资建厂已定于今年下半年动工。此前,其董事长郭台铭曾于 4 月赴美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郭台铭 1 月间则透露,鸿海考虑在美国成立一家显示器生产厂,投资可能超过 70 亿美元。

鸿海集团,郭台铭,富士康,这些名字加在一起,毫无疑问成为中国 OEM 加工产业的标志性企业,所谓 OEM 就是客户提供资料和技术,你负责组织生产的加工制造业。这也是中国经济过去 10 几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说白了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的劳动密集性,以及我们的人工便宜。能够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而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有几大厂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员工,已经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加工帝国。

但是,这个模式随着房价的上涨,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虽然工业厂区基本上都是地方支持的,但工人的工资却是在水涨船高。不断受到外界的干扰,比如旁边的小厂招工,由于不能像富士康一样包食宿,所以必须给出更高的工资,进而影响到了工人的选择,有些人就愿意多赚一点钱,暂时辛苦一点。所以造成了产业工人频繁流动。而在社会上随着房价上涨,一切社会成本都开始上升,年轻工人要想在工业城市落户,就要看到工资上买房的希望。如果看不到希望,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归属感,哪里钱多就去哪里,反正产业工人技术门槛不高,更多的都是生产线上的劳工。反复培养新工人对于富士康来说,成本无疑也是增加的。

另外,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底薪,基本也都是 2000 多一点,所以要想多赚钱,只能拼命地加班,平常超时加班是 1.5 倍工资,周末是 2 倍,之前由于活多,所以富士康会让员工们自由加班,而最近几年生意不是特别好,连加班都变成了一项福利,不是你想加班就能加班的,如果不加班,那么工人工资顿时就少了一半,甚至更多,所以这也造成了很多工厂已经很难招到人,更留不住稳定的人。于是就变成了恶性循环,你能帮工厂拉到新工人,你才有加班的资格。好好的一个制造业工厂,却走上了传销,拉人头的模式。

所以,现在我们发现,组织大规模生产已经越来越困难,而工人成本也越来越向发达国家看齐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首先,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这个没有谁的错,就是发展使然,不可能总是年轻人口,劳动力富裕,随着工人们变老,家庭负担开始出现,工人们会要求更多的福利待遇,以及更多的收入,而且工作人口劳动力减少,本来就物以稀为贵。人工工资本身就是不断上涨。

其次,竞争者出现,原来我们是发展中国家里面活最好的,成本最低的,但现在东南亚的制造业崛起,让更多的竞争者出现,我们失去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就像富士康一样,订单不足,工人就不能加班,没有加班收入就受到影响。那么底薪能不能提高呢?不能,因为这样就会让成本大增,中国 OEM 制造会进一步丧失竞争力。

第三,发达国家也纷纷抢生意,经过了频发的金融危机,大家也都清楚了,制造业是经济的根本,更是就业的保障,要想稳定本国经济环境,就要加大制造业的投入。所以美国欧洲日本纷纷加大对制造业的吸引力度,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优质的制造业企业,不惜给税收,成本上的各种优惠。现在就像曹德旺所说,除了人工,美国的能源,土地,物流,金融成本大概都只是中国的一半,再加上美国的关税问题,如果你要是造完了出口美国的话,产成品价格已经相差无几。关键的问题还有趋势,中国的人工上升,土地以及运输还有清关成本还会增加,那么当然不如提早在美国布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