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1874163
编译技术是基础软件发展的核心,是包括5G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内的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基于编译的软件安全技术,是信息产业安全发展的保障,也是信息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避免生命财产损失的第一道防线。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编译及软件安全技术研究组致力于编译技术、软件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研究组导师在过去十年间深耕相关研究,在工业界、学术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欢迎有志于发展相关技术、保障软件安全的2025届应届本科生报考。
导师介绍
时清凯,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导,紫金学者,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020
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源伞科技联合创始人、蚂蚁集团技术专家、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编译技术,特别是静态程序分析技术以及基于静态程序分析的软件安全技术研究,其研究成果广泛发表于程序语言、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
CCF A 类会议或期刊,如
PLDI、OOPSLA、S&P、CCS、ICSE、ESEC/FSE等,曾三次参加全国软件大会软件原型竞赛均获得一等奖,曾获 ACM
SIGSOFT 杰出论文奖、ACM SIGPLAN 杰出论文奖、谷歌论文奖、Hong Kong Ph.D.
Fellowship等学术荣誉。详情参考个人主页https://qingkaishi.github.io
姚培森,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CCF形式化方法专委、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委员,ACM
SIGPLAN、SIGSAC会员,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编程语言(程序分析与验证、程序合成与优化)、数理逻辑(自动定理证明)、软件安全(漏洞挖掘)。相关成果在编程语言(PLDI,
OOPSLA)、软件工程(ICSE, ESEC/FSE, ISSTA, ASE, TOSEM)、安全(S&P, USENIX
Security, TDSC)、系统(ASPLOS)等领域发表系列CCF-A论文(包括浙大第一篇PLDI),获ACM
SIGPLAN杰出论文奖、谷歌论文奖等奖项。担任相关领域顶级会议(POPL 2025, PLDI 2023, CCS 2024, ISSTA
2024)程序委员会委员(其中POPL和PLDI均为浙大首次&至今唯一; POPL 2025和PLDI
2023国内PC分别仅有2人和3人)。详见https://rainoftime.github.io/
【
轻松参会
】为所有
CCF收录会议
与
期刊
设立投稿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