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看见-腾讯新闻
腾讯新闻出品栏目《财看见》专注前沿新闻的可视化和知识科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终于要回暖了!新疆大部开启升温模式 ·  23 小时前  
广东攻城狮户外  ·  DeepSeek加持下,中国十杰碾压美股七雄? ·  3 天前  
广东攻城狮户外  ·  DeepSeek加持下,中国十杰碾压美股七雄? ·  3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睡前有这5种表现,可能是脑梗 ·  3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乌鲁木齐市民,您反映的问题有回复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看见-腾讯新闻

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大涨260%,中国石墨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财看见-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22-07-21 12:06

正文

出品 腾讯新闻

作者|MM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全球股市低迷、油价飙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板块的表现异常出彩。比如,在美股三大股指跌幅都超过20%的情况下,比亚迪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可以说,现在只要和新能源汽车挂点关系就会成为资本宠儿。

本周一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石墨就是这样一个宠儿。 7月18日,中国石墨登陆港交所,盘中一度涨超260%。截至收盘,公司股价达到0.79港元/股,涨幅为143.08%。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池,而电池的生产离不开石墨。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电池。主要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到现在,所用的负极材料最成熟,应用最广的是碳材料,其中最主要的依然是石墨。 天然石墨有着成本低、结晶程度高,提纯、粉碎、分级技术成熟,充放电电压平台低,理论比容量高等基础优势。

负极石墨成本约占电池总成本的13%至18%。

据了解,中国石墨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27日在香港成立,下辖2家高新技术子公司,分别是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溢祥石墨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溢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鳞片石墨、球形石墨、微粉石墨和高纯石墨。

就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石墨的鳞片石墨精矿业务营收占市场第五,市场份额4.4%;球形石墨占市场第六,市场份额4.1%。

虽然石墨的价格和原材料都在涨,但是石墨的价格涨幅更大,更快,导致每吨石墨的毛利率不降反升,从2021 年的25%有望升至2023 年的36%以上。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中国石墨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1.69亿元以及1.98亿元;分别实现经营利润3214.6万元、4920.5万元及6161.9万元。


2019-2021年度,中国石墨销售鳞片石墨精矿所产生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740万元、8570万元、9770万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0.46% 。销售球形石墨及其副产品所产生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40万元、7620万元、9850万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1.8%

2020年,中国石墨在中国鳞片石墨精矿行业销售收入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2%;在中国球形石墨行业排名第六,市场份额约为3.5%,成为中国石墨核心材料供应商。

招股书还显示,中国石墨旗下北山矿场的未加工石墨的碳含量估计平均9.7%,矿场在石墨资源方面由约1400万吨控制资源量及约100万吨推定资源量组成,北山矿场于2021年12月31日有估计矿场年限为20年。

中国石墨表示,公司将提高增产速度,以达到北山矿场许可最大石墨开采量。

数据显示,北山矿场的许可石墨开采量定为每年50万吨。而2021年,中国石墨的石墨开采量约为25.83万吨。中国石墨计划提高石墨增产速度,到2023年北山矿场的开采量达到50万吨/年。

中国石墨表示,上市后还将通过现有选矿厂进行机械升级以及)建设新选矿厂以提高鱗片石墨精矿选矿的能力。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鳞片石墨精矿的销量及收益均稳步增长,鳞片石墨精矿销量于2020年达到49.7万吨,销售收益则于2020年达到20.43亿元。同时,过去5年中国球形石墨销量按复合年增长率21.7%高速上升,由2016年的5.1万吨大幅增至2020年的估计数量11.2万吨。预计至2025年,中国的球形石墨销量将激增至20.3万吨,销售收益增长至39.59亿元。

截至今日收盘,中国石墨的市盈率为20.26倍,市净率为5.3倍,业内人士认为,与港股资源股的定价逻辑相似,如紫金矿业市盈率9.63,市净率2.36;洛阳钼业市盈率11.6,市净率1.61,而新能源行业则动辄出现百倍PE,意味着如果中国石墨按照新能源方式估值,则存在着低估的可能性。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许多汽车还处于亏损烧钱的阶段。未来发展并不明朗,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目前在政策利好和资本的涌入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被严重高估了,风险都是长出来的,不得不谨慎。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