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奇麻麻在哪里
瓜妈,中科院发育学博士,看得懂脑电波,唱得响儿歌,做得精辅食。有两个高知不高冷的闺蜜,时尚辣妈土根妈和职场女神元妈,三个人将一起呈现给麻麻们神奇的带娃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3-1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3-1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3-1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3-1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3-1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日本县城高中,挤满中国中产娃...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厌学的孩子有救了!北大专家揭秘厌学症的“大脑 ...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4年前卖到 ...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特朗普恢复死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奇麻麻在哪里

看透婚姻几种形式: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它破裂?

神奇麻麻在哪里  · 公众号  ·  · 2018-05-27 09:04

正文



神奇麻麻在哪里

这里有前沿的育儿知识和时尚亲子生活方式


瓜妈说:


昨天我们发布了 儿童节“时光机”的抽奖活动 参与方式简单,奖品超丰厚,从一等奖到人人奖都十分有诚意! 怕妈妈们没看到,今天文章开始专门提醒下大家,妈妈们可以点击文章: 人这一生,不过是童年的轮回!(文末有重磅福利) 直接参与,或者去看今日二条参加哦!


前天,是我和瓜爸的恋爱纪念日(嗯,从拉手那天开始算),瓜爸带着我和瓜瓜一起去吃了顿大餐,瓜爸说,一晃都16年啦!我想了想,是啊,快半辈子和一个人在一起了,太可怕了,哈哈。


这么多年的婚姻,有吵架,有失望,甚至也有恨得牙痒痒的时刻,但是更多的,是渗透在平日里点点滴滴的似亲人般的爱和关心吧。那天和闺密们在群里聊天,讲到最好的婚姻状态,一个闺密的那几句话,深得我意啊!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 说透了婚姻的几种形式, 如果你对另一半充满不满;或者总觉得自己的婚姻少了一些什么;又或者在婚姻的困局里面进退两难,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有更清晰的答案。 (看完最后一句话,我感觉心底被深深触了一下)


文|张弓


chapter 01
one


早在十年前,我曾经为了学分,恬不知耻地选择了一些文史类选修课程。


那时候我在上《中国近代文学史》,老师花费了两个礼拜和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第一个是郭沫若。


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却毫无责任感可言。


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郭沫若、郭安娜和他们的孩子


最后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甚至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绝认他做父亲。


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儿子的日记,可谓凄凉至极。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是冷而不带感情的。


第二个是老舍。


老师讲起他时花费的篇幅颇长。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


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因为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


这个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


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非常理想了,但老舍对婚姻却始终缺少热情,仅有的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里,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


老舍夫妇与小女儿舒立于院中


在西南联大时他还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最终也变得很无耻 。


旁人看来,这也许是一对有些崎岖但也尚可的市井夫妻,却不知等文革来时,妻子率先发表大字报揭发丈夫。


老舍自沉太平湖以后,有人说曾经见到他的妻子曾对他言语刻薄,要划清界限。


老师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里明显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第三个是沈从文


这个故事比较平淡。


大意是乡下小子沈从文对大家闺秀张兆和一见钟情,前前后后写了几百封可以入册的情书。


张兆和一开始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到了有趣的程度,最后也慢慢被他的专情和文采打动。


两人在胡适等好事之徒的撮合下结为连理,却在婚后迅速的因为太过悬殊的背景而无法继续生活,一度分居。


然而解放后的数次清算时期,两人的感情最终还是占了上风。


张回到了沈的身边,在关键问题上点醒了沈从文,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又捐出了大量娘家的文物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


张兆和对沈从文可谓尽责,但对他的不理解也一样几乎持续到了人生的尽头。


沈从文与张兆和夫妇


然而,在丈夫死后,她才终于发现两人之间的感情之深,并最终在丈夫的墓碑上写下了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的一生。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些同情,但也有一些欣慰。


第四个就是钱钟书


他和杨绛的故事在今天几乎让人耳熟能详了。


老师所述与今天大部分媒体公众号《来看看什么是爱情:杨绛先生谈论钱钟书》这类文章没什么太大不同。


唯一让我记得的是,就是讲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护得非常周全, 他们夫妻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


这个细节让我至今依然觉得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 不但不和爱好与物质有关,甚至不和名节与面子有关,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


老师讲到钱钟书和杨绛时,毫不意外地,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讲完钱钟书的故事,眼看就要下课,老师突然说,我有一个忠告,想说给你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听。


郭沫若的婚姻没有道德,所以他的下场最凄凉;


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是一到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只求自保;


沈从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只是缺少理解或者说是乐趣,这样的婚姻稳定,但可能终其一生都有很多劳碌和抱怨;


钱钟书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所以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


你们也许还没法体会到,但人生在世,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


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把道德和感情这两条底线牢牢地把握住。


人一辈子七八十年,其实长得超出你们的预料,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


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


你心里知道自己还有想见到的人,有想尽的责任,这种想法的力量是和信仰相当的。


那一刻,我记得我的视线第一次从书桌下放着的日本动画新番上移开,来到了这位在某著名工科学府教授文学选修课的老师身上。


不光是我,在场的几十位单身宅男里,大约有一半都停下了手头的网络小说或者信号与系统习题集,抬起头看着他。


他的这番话,在我之后的人生里不断被想起,印证。




chapter 02
two


我曾经有一位日本老板,总裁级别,五十多岁,离过一次婚,前妻和一对儿女都跑去美国和他彻底断绝往来了。


孤身一人几年后他又找了个老婆,两人一直和和睦睦到现在。


我在日本出差的时候,曾经亲眼看见他在九点下班后走回在六本木的豪宅,路上还跑去便利店买了一些蔬菜肉类。


第二天我好奇地问起这件事,他告诉我,在他们家他每周有两天是要买菜做饭的,这个规矩无论多忙都不会更改。


在日本这个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地方,作为一个行业内人人敬重的大佬,我觉得这个行为匪夷所思,但最终也没有多问。


直到后来公司快要倒闭我即将离职的时候,他来中国和我喝饯别酒。


那一次我说道,他出差的每天晚上都早早回酒店,去日式KTV谈生意的时候举止也很端正,居然还会给自己老婆做饭,这和我过去想象中的日本经理人是完全不同的。


听到这个评价他哈哈大笑,然而之后却说道,男人要懂得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他自己年轻时候也犯过很大的错误,所以现在才会特别善待家人。


临走前,他又特别强调了一遍:


男人的幸福来自控制自己的欲望啊。


玩弄自己的家庭,在你顺利的时候也许还不是问题,但如果到了人生的低谷,失去家庭你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


照理说,那时候的我应该是很难理解这段话的。但不知为何我却觉得我听懂了。


两年后,我结婚的婚宴上,他从遥远的东京送来祝福。


也许是以前没这么做过,视频里的老头很不自然,用非常僵硬的语调祝我新婚和睦,以后记得带妻子来东京玩。


之后也许是他自己也觉得这个视频太逊了,还追加了一封邮件,再次告诉我 凡事要以家庭为重。



之后我的职业之路带着我去了另一个地方,看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后来我遇到了我们事业部现在的大老板,一个意大利人,十足的工作狂。


不止他自己看着比年龄苍老许多,他老婆也被折腾成了一个和结婚照上非常两样的黄脸婆 —— 这个家伙给人的印象是个十足的“大男子主义者”。


我所在这个事业部是全集团最卑微的, 曾经有一次,集团严肃的考虑过要不要把我们出售掉的问题。


那一段时间大家没日没夜地做PPT,试图证明我们的价值。


最终这个努力得到了认可,在那一场集团高层会议后,大老板如释重负的走出来,邀请了所有参与PPT制作的人员一起吃饭。


走去餐厅的路上,也许是等不及了,他掏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 那声音里有无尽的兴奋激动与温柔。


我也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家里,他一直叫他的老婆「梅梅」。


我的职业之路继续蜿蜒发展,直到我能切身体会到生存的压力,职场上的起伏,以及关于人生的各种迷茫。


这时候我已经不需要再看别人了,回顾自己,我就足以发现婚姻对一般人的价值 ——


并不是让你每一天都开开心心,也不是让你能一直体会到激情和爱。


很多时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它用红绸缚住你的手脚,把一大堆不相干的三姑六婆人情世故绑在一起,让你疲劳,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婚姻的真正价值,其实体现在人生的暗面 ——


在你寂寞的时候旁边有一个人听着你的讫语,陪着你无所事事;


在你空虚的时候心头会突然出现一个眼神,让你觉得要改变一些什么;


而当你被打倒在地踩上一只脚的时候,有一扇门依然为你敞开着。


里面的人不但对你没有那么苛责,甚至还会尝试抚平你的伤口,为你的悲伤而悲伤。


父母也能做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很遗憾 ——


他们对你的理解并不会这么深,他们对你的陪伴也没法这么久。



chapter 03
three


我和我老婆的婚姻,应该始于沈从文那个档次。


我们一见钟情,但却不得不承认直到结婚我们对彼此的理解都不太够。


从我老婆的视角来看,她理想的伴侣应该积极阳光,不做太多非分之想,身强体壮且热爱运动,同时为人周正,擅长维持人际关系。


对于这个标准,我只能说如果人间真的存在这样的奇男子,那一定是上帝把我性格的全息图谱通过PS反色后,再装进了某个男人的躯壳里。


我不但阴沉羸弱,爱胡思乱想且讨厌运动,还尤其崇尚酸腐知识分子的风格,对人际关系极尽逃避之能事。


外加我还是个上海人,老婆曾在七年前第一次来上海时就暗中发誓以后决不嫁上海人…


总而言之,交往初期,我们还是比较小心翼翼的。


感情让我们随时都渴望拥抱在一起,但许多三观上的问题又把我们搞得非常疲惫。



之后我们一起经历了生产。


老婆在产后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大出血,在大约十五分钟时间里, 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可能会失去她的煎熬。


那种感觉极难描述,因为每当我开始往那个方向想,就似乎有一股电流将我大脑打得瘫痪。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应激保护,原因是我的神经系统经过各种评估,觉得我没有一点点的可能接受这样一种结局,于是便强迫我不去想。


而我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应该是因为爱在失去的时候表现得更加强烈吧。就像张兆和在沈从文死后突然间看破了天机。


我曾经把这些心情说给我老婆听过,她开头大为感动,事后却说自己并不满意,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肯定会慢慢把这种感觉忘得一干二净。


对此我也不置可否,但心里却说这正是爱和婚姻的真正样子啊!


整天甜言蜜语哄着你的不一定真正爱你,但是性命攸关的时候痛彻心肺,愿意豁出一切拯救你的,才是合格的丈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