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之声
“中国旅游”是国家旅游局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一个官方旅游资讯发布平台,服务广大游客,宣传中国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观  ·  “三吴第一楼”,封顶! ·  19 小时前  
常观  ·  “三吴第一楼”,封顶! ·  19 小时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去不了俄罗斯,总要去一趟黑河吧 ·  20 小时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去不了俄罗斯,总要去一趟黑河吧 ·  20 小时前  
苏州新闻  ·  正式官宣!苏州,主会场! ·  3 天前  
苏州新闻  ·  正式官宣!苏州,主会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之声

喜迎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 各地博物馆系列新展“年味”十足

文旅之声  · 公众号  · 旅游  · 2025-01-20 17:3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博物馆展览与春节文化结合的相关内容,包括全国各地博物馆举办的与蛇年相关的展览以及春节习俗的展示。文章还提到了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的非遗民俗活动和文化旅游部的相关活动。此外,浙江、京津冀及陕西等地的博物馆也推出了不同主题的展览和活动,展示春节文化的魅力。最后,走进博物馆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逐渐成为新年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博物馆展览与春节文化结合

全国各地博物馆举办与蛇年相关的展览,展示春节习俗,传承弘扬春节文化。

关键观点2: 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的非遗民俗活动

随着申遗成功,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出通知部署“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各地博物馆推出系列展览,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关键观点3: 浙江、京津冀及陕西等地的博物馆活动

这些地方推出了不同主题的展览和活动,展示春节文化的魅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观点4: 走进博物馆成为新年俗

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逐渐成为一种新年俗。


正文


蛇为什么能够成为十二生肖之一?全国各地有什么特别的年俗?走进博物馆,在这些展览里都能找到答案。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2024年12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度春节的浓厚氛围,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出通知,就做好2025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进行部署。

迎接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各地博物馆系列展览“上新”,“年味”十足!

乙巳蛇年将至 这些新展与“蛇”有关

中国有哪些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文物?来这场展览看一看。

在近日开幕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蛇年生肖文物展上,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展现了古人与蛇的有趣互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灵动、智慧、生命力的象征,是古人关注的对象之一,产生了涉及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文献、文物、遗址遗迹。

1月18日,一名小朋友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览中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1月14日,“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开幕。此次展览之所以命名为“灵影仙踪”,是以“绿野仙踪”为灵感,“蛇是一种非常灵动、可以蜕变的动物,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又非常具有神秘感,展览的英文名翻译过来就是‘像蛇一样滑入春天’”。

1月14日,观众在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拍摄展品蛇纲网状铜器。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 非遗民俗引关注

文化和旅游部自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至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统筹开展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聚焦“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组织开展七大板块27项主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百姓新春文化大联欢。

写“福”字、舞狮秀、彩灯展……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在展出的“过年——春节主题展”中展出了各地迎新春的传统习俗。主题展面积约2600平方米,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图为“过年——春节主题展”中展出的浙江乐清首饰龙灯彩。

主题展让观众直观感受春节文化的风采神韵,进而展现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的中华民族创造精神与生存智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化、系统化、场景化展示的有益探索。

近期,2025年浙江省“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据了解,春节期间,浙江各级公共博物馆上下联动,将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200个,活动392个1889场次。同时,浙江非国有博物馆和近1000家乡村博物馆也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

近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唐“大圣遗音”琴在“‘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展”展出。新华社记者 冯源 摄

展览服务方面,浙江全省博物馆将正常开放,有些馆还推出了延时开放的惠民举措。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延时开放到晚上9点。浙江自然博物院的24小时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不闭馆的文化空间。“博物馆里过大年”是年俗文化的变迁,体现了公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

整合展陈资源 多馆联动贺新春

近日,“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北京、天津、河北文物部门在系统梳理三地博物馆文物资源基础上,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为活动口号,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特色,促进文博资源联动,相互引流赋能,拉动节日文化消费。

此次活动是京津冀三地“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25年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六大板块之一。活动期间,三地博物馆共计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极大丰富三地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

1月15日,“长安三万里——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荟萃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长武县博物馆等陕西省八家文博单位的约120件(套)唐代文物,涵盖陶俑、金银器、瓷器、三彩器、玉器、铜镜等文物类型,展示了唐代工艺的卓越成就。

1月15日,观众在拍摄“长安三万里——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展出的三彩胡人骑驼俑。(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17日,海南省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等19家博物馆举办的“譬若天工——中国古代文物中的科技奥秘”新年大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总面积达1350平方米,通过145件(套)展品展示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与奥秘,其中珍贵文物占比超过64%,包括3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

图为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米黄釉贯耳瓶。

此次展览聚焦文物背后的科技奥秘,从青铜铸造、造纸印刷、瓷器制作、建筑营造和布匹织造等五个领域中反映古代科技创新的代表性文物,为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物科技文明的窗口。

走进博物馆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逐渐成为一种新年俗。今年过年你准备“打卡”哪家博物馆?(内容来源:新华出版社)

来源:新华社

编辑: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