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个深化”健全基层卫生健康治理体系
一是深化动态管理聚合力。
制定出台《卫生健康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区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逐级建立完善卫生健康领导工作责任制,各村(居)委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合力推进群众健康管理工作,形成领导带头、区级统筹、镇级负责、村级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深化人才流动强队伍。
充分发挥医共体建设整体效应和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医共体内编制、岗位、资金一体化管理,推动医共体内人员有序流动。建立医共体内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通过“沉下去、引上来”盘活区域医疗卫生人才资源,促进基层医疗队伍业务能力整体提升。
(二)“三个聚焦”织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一是聚焦信息互通共发展。
建成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打通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卫数据壁垒。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各镇(街)定期通报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任务推进情况,落实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形成“疾病预防+精准治疗+健康促进”三位一体的医防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是聚焦资源下沉提能力。
建立“七个一”医疗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区级医生定期下沉镇、村巡诊,“一院一策”帮扶提升基层医疗质量、诊疗技术和健康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活动,促进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三是
聚焦管理创新兜网底。深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站“八有”工作机制,群众就医环境焕然一新。逐步推行乡村医生纳入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建立多劳多得的乡村医生绩效管理分配机制。全面上线“村医通”医保结算系统,进一步凸显群众健康“守门人”作用,打通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村卫生站诊疗量同比增长27.58%,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279143份、建档率达96.07%。
(三)“两个坚持”构筑乡村振兴卫生健康根基
一是
坚持树立全民健康理念。
以巩固提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建设成效为契机,激活全区196个“健康细胞”,建立区、镇、村、村民小组、家庭户五级健康教育网络,制定落实公共卫生责任清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合理膳食、健康素养巡讲等活动,倡导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全民健康生活理念。
二是
坚持卫生健康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
优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探索推进老年中药膳食计划。2023年新增医养结合床位450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到40.2%。连续5年组织开展“茶与健康相融合”主题系列活动,将健康知识、健康促进理念、健康行为方式融入到产业发展,2023年,全区共创建健康单位47个,健康社区(村)75个,健康家庭5510户,促进健康茶品牌与旅游经济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