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作为一类动物,蛇类常常被视作一个
整体
,人们对
具体种类
的区分并不特别在意,毕竟它们有着
鲜明
的共同
特征
——都是
食肉
动物,都拥有
细长的身体
,还能
张开下颚
,
吞下
比自己体型还大的
猎物
。
蛇的解剖学 图源:infoserpientes.com
那么,
蛇
究竟有哪些
生存秘技
?它们又是如何
进食
的呢?
除了眼睛、嘴巴和舌头这些外部特征,如果我们有机会窥探蛇的
身体内部
,会发现它们的
器官排列
方式与
四足动物
截然不同。为了适应细长的体型,蛇的
肺
、
肾
和
生殖器官
等原本左右成对的
内脏
,变成了
前后排列
。
对
大多数
蛇类来说,只有
右肺
能
正常
发挥功能,而
左肺
通常
较小
,甚至在
部分蛇类
中已经完全
退化
或消失。
©2006 Merriam-Webster,Inc.
更有趣的是,蛇类并
没有膀胱
。事实上,除了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部分爬行动物(如蜥蜴),其他
陆地动物
的膀胱都
不发达
,因为它们
不需要储存尿液
再排出。
蛇的代谢 图源:universe-review.ca
作为
有鳞目
动物,
蛇类
与蜥蜴、龟、鳄鱼等同属
蜥形纲
(Sauropsida),而
鸟类
也属于这一
演化支
,它们的
代谢产物
是
尿酸
。与尿素不同,尿酸
不需要
溶于水
即可
排出体外
。
需要注意的是,
现代分类学
基于
演化
关系,将
鸟类
与
爬行动物
归为同一演化支。这是因为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而恐龙属于爬行动物。
蛇的便便 图源:pestcontrolhacks.com
因此,蛇的
排泄物
通常与
鸟粪
相似,呈现
白色块状
,主要成分是
结晶
状态的
尿酸
。而旁边
黑色的部分
才是消化后的
食物残渣
,也就是
真正
的
粪便
。
刚刚聊完了蛇的便便,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便便的来源——
食物
。
与
部分蜥蜴
是
纯素食者
不同,蛇类都是彻头彻尾的
肉食动物
。
它们的
猎物
种类丰富,从小型的蚯蚓、
昆虫
、蜗牛,到中大型的鱼类、两爬类、
鸟类
、哺乳动物,甚至是
其他蛇类
,以及各种动物的
蛋
,都在它们的
食谱
中。
甚至
有些蛇
还专门以自己的
同类为食
。例如
北美洲
的
王蛇
(
Lampropeltis getula
)就能杀死并吃掉
比自己块头大
的其他蛇类。
别看它自己是
无毒蛇
,但它却是
许多毒蛇
的
克星
,连大名鼎鼎的
响尾蛇
也在它的
菜单
上,因为它对毒蛇的
毒液免疫
。
王蛇VS响尾蛇 图源:IVM Reptile Story
蛇类的
取食方式
也很特别。由于它们
没有
可以
咬碎食物
的牙齿,所以只能
整个吞下
猎物。
对于有
毒蛇
来说,用
毒液
麻痹甚至杀死猎物,无疑是吞食前的最佳选择,毕竟不挣扎的猎物才方便下口。
但对于
无毒蛇
来说,就只能靠
身体挤压
来制服猎物了。不过,有些
急性子
的蛇甚至会把还
没断气
的猎物直接吞下,有句俗语“
人心不足蛇吞象
”就源自于此。
真正到了
吞食猎物
这一步,蛇类就会展现自己的
独门绝技
。在所有
有下颌
的动物中,蛇类的下颌骨最为
灵活
。它们的
下颌
与
头骨
的连接
并非固定
,而是可以通过头骨周围的一些
特殊关节
来辅助张开。
“The power of poison”展览 图源: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需要时,蛇类可以将
上下颌
张开到
惊人
的
角度
,轻松地把
比自己嘴还大
的猎物整个吞下。
图源:visualdictionaryonline.com
这种场景常常
十分夸张
,因为很多
猎物的宽度
比蛇的身体还要
大得多
。但这从来都不会妨碍蛇类吞食。
在
完全不进行咀嚼
的情况下,蛇类会利用自己身体
肌肉
的
收缩
将食物慢慢送入口中,再
逐步吞咽
下去,最终利用
消化液
将动物的主要躯体消化。
有些蛇还会将
无法
顺利
消化
的
动物毛发
等
反刍
至口部,再
吐出来
。
对于一些
特殊
的食物,有些蛇还有自己的“
独门秘籍
”。比如
食卵蛇属
(
Dasypeltis
),它们
口腔
里
没有牙齿
,但
食道内侧
却长有一些
骨质尖刺
,方便在体内
挤碎蛋壳
。
食卵蛇吞蛋 图源:动物研究员QAQ@Bilibili
还有一类以
蜗牛为食
的蛇:
钝头蛇科
(Pareidea),它们的
牙齿
结构也很独特。它们口腔内
右侧
的牙齿
比左边多
,这是因为它们常吃的
蜗牛外壳
是
顺时针螺旋
状的,这种
不对称
的牙齿结构更方便它们从蜗牛壳里
掏出肉
来。
图源:scientistafoundation.com
在
我国
,钝头蛇也并
不少见
,例如
平鳞钝头蛇
(
Pareas boulengeri
)和
缅甸钝头蛇
(
Pareas hamptoni
)。
别看许多蛇的眼睛闪亮、炯炯有神,但其实
蛇类
并
不能转动眼珠
,
视力
也普遍比较
一般
。
蛇类基本上都是靠发达的
嗅觉
来
追踪猎物
的。不过,与我们哺乳动物靠鼻子嗅闻不同,蛇类的嗅觉
器官
位于
舌头
上。
蛇的
分叉舌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信子
”,能够收集空气中的
气味分子
,并以
嗅觉
和
味觉
的
双重模式
,将这些
信息传递
到位于嘴部的特殊结构——
犁鼻器
中。
所以,蛇一边爬行,一边吐信子,随时随地搜集各种
环境信息
。
除了灵敏的嗅觉,一些蛇还拥有独特的
热感应能力
。比如,
蟒科
和
蚺科
蛇类的唇部有一列
凹陷
,被称为
唇窝
,这是它们独有的
立体热感受器官
。
当有
动物
从它们身边
经过
时,唇窝内的
膜结构
能感知周围空气中
热射线
的细微差异,并通过神经传导到
神经中枢
,从而
精准定位热源
的位置。
图源:ballpythonbreeder.co.uk
蝰蛇科蝮亚科
的蛇类也有类似的热测位器官,但它们的热感受器位于
鼻孔与眼睛
之间,因此被称为
颊窝
。
从演化角度看,唇窝和颊窝是各自
独立演化
出的器官。研究显示,
颊窝
的结构比唇窝更精巧细致,对
温度
变化也更为
敏感
。
对于这些蛇类的主要猎物——小型哺乳动物来说,这无疑是
一场噩梦
,因为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被天敌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