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福智:《滁州西涧》有寄托吗?
中国古代诗学,讲寄托,讲知人论世。
韦应物这首《滁州西涧》有没有寄托——表面上写风景,实际发社会感慨?
判断诗中有无寄托,就要知人论世,即先要明白作者是个怎样的人、遭遇到什么时势。
韦应物为官有担当,但他又自知才力不足以解決社会大问题,并沒什么怀才不遇之感。他一直闲居做小官,公元783年出任滁州刺史,而784年冬又离任了。785年的春夏,他就闲居在西涧。那几年,国家情况实在不妙。
唐德宗即位于779年,这位年轻君主和节度使们关系很紧张。兵连祸结,又恰好在785年告一段落。朝廷内一片混乱,会令人觉得少了一个“舵手”。韦应物起码在潜意识里会有这感觉吧。
在写《滁州西涧》前不久,韦应物在《寄李儋元锡》中吐露心声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离任闲居应是惬意的。涧边幽草,深树啼莺,《滁州西涧》前半部分充溢着愉悦。可是后半部分的氛围则大大改变了,春潮带雨形成急流,时间又是黃昏,假如有个急着渡涧归家的人,他将多么焦灼!再看渡船,那应用以对付急流的工具,却沒有谁在撑持,让人在焦灼中更添多少无奈!──我们固然难于确证诗中暗示朝中无能人,至少可以体味出其焦灼而无奈之感吧?历史上不少士人十分向往闲适生活,然而他们久受儒家熏陶,依然保留着大量的热血,果真闲适起来,积习便蓦然翻身跃起,关切政局民生了。我看韦应物这诗,就是表面上写风景,实际发社会感慨的。
——余福智
今日领读任务
《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
欢迎登陆无线佛山,跟我们一起拆书吧
更多领读内容,点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