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作为社区治理智能化应用的探索,宝山“社区通”突破传统思维和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
原文 :
《“社区通”——社区治理智能化新探索》
作者 |
上海市宝山区行政学院副教授 夏雅俐
图片 |
网络
一大批在解决问题中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技术被提炼推广,变身“网民”的村居民利益有了诉求的渠道,公共资源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社区活动对中青年人产生了新的吸引力,陌生的邻居被联系起来,上下一心的社区自治共治格局有了机制基础结合“社区通”实践,可归纳出当前社区治理智能化探索特征:
首先,智能化应用的探索是新形势下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
城乡社区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治理中处于重心地位。目前,居村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直观具体,需要探索新的载体和途径,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
二是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和更高期待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新需求,期待更优的公共服务、更有序的公共管理、更深入的治理参与、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让资源力量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三是解决社会参与问题的需要。
相对于居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居村委会主导地位,居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及实现途径还需着力强化。需要搭建有效平台,拓展参与面和参与深度,增强共同价值引领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建设更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四是迎接互联网时代新挑战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和诉求发生深刻改变,局限于传统方式开展工作,难以全面覆盖、及时响应、满足需求。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转变工作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巨大空间。需要探索建立有效体系,推动资源、信息的整合共享,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化是大势所趋,实现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数据化、便利化和精准化供给,是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交通、教育、医疗、养老和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搭建集资源整合、数据收集、动态监测和服务供给为一体的智慧化服务平台,是社区治理智能化的重要实践领域。
党建引领凸显,得以重塑工作体系。“社区通”实践证明,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引入互联网的开放型思维、大数据思维、粉丝思维等,调动各类资源共同解决群众问题,才能有效激发社区活力。强化和运用互联网思维,用好智能治理平台,助力党组织调动各类资源解决治理问题,推进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可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提炼出高效的社区工作体系,以便复制和推广。
“社区大脑”与“社区有机体”神经连接,进行社区治理创新。智能化应用的信息传递速度远胜过人力传输和电话传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是 “社区大脑”,承担基层社区的治理功能;社区中的党员群众、各类组织是参与基层治理的“社区有机体”;“社区通”成为连接两者的“社区神经”,搭建沟通、互动、动员、引领的平台,让更多的有机体连接到大脑上,让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运转得更加顺畅。